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九针十二原篇第一(五)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有一天,黄帝突然对岐伯说:“岐伯啊,我听说针灸这事儿,虽然能治病救人,但搞不好也会出乱子,对吧?我就纳闷了,这针灸要是扎得不对,到底会有啥害处呢?”

岐伯一听,嘿,黄帝这是要给自己挖坑啊,不过咱岐伯是谁?那可是中医界的泰斗,针灸界的扛把子,于是慢悠悠地说:“哎呀,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问到点子上了。针灸这事儿,就跟炒菜一样,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不然不是糊了就是淡了,对吧?针灸要是扎得不对,那危害可不小呢!”

黄帝一听,眼睛立马就亮了,跟打了鸡血似的:“快说说,快说说,到底有啥危害?”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针灸课堂:“首先啊,咱们得明白,针灸的本质是啥?不就是通过刺激穴位,调动人体自身的气血来治病嘛。但是呢,要是针灸扎得不对,比如扎到了不该扎的地方,或者扎得太深,那可就麻烦了。”

“比如说吧,你要是扎到了人体的‘精库’(这里指中医理论中储存精气的地方),而且针还留在那里不拔出来,那可就相当于给身体的‘精库’开了个大口子,精气就哗哗地往外流了。这精气可是人体的宝贝啊,能滋养五脏六腑,维持生命活动。精气一泄,身体可就虚弱了,病不但没好,反而更严重了,人也变得恇恇怂怂的,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哎呀,这比喻真形象,那以后我可得小心了,别一不小心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岐伯接着又说:“还有啊,要是针灸扎得不对,但赶紧拔出来了呢?那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这时候虽然精气没泄太多,但气血却被搅乱了。气血在人体内可是要按规矩走的,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车一样,都有固定的车道和速度。你这一针下去,气血就乱了套了,到处乱跑,结果呢?就容易在身体的某个地方堵车,形成‘痈疡’(就是中医说的脓肿、疮疡)。”

黄帝一听,瞪大了眼睛:“这么说来,针灸还真是个技术活啊,稍有不慎,就得闹出大乱子。”

岐伯点了点头:“那是自然,所以针灸这事儿,得找专业人士来干,不能瞎胡闹。而且啊,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得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因为人体的穴位啊,那可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地方,稍微偏一点,效果就差十万八千里了。”

黄帝听了,连连点头:“对对对,这事儿得慎重,不能马虎。那岐伯老师,您再给我讲讲,怎么才能避免这些危害呢?”

岐伯笑了笑:“这事儿啊,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得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哪些穴位能扎,哪些穴位不能扎;还得了解针灸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怎么扎才能调动气血,治病救人。所以啊,要想学好针灸,非得下苦功不可。”

黄帝一脸好奇地问岐伯:“歧伯啊,我这心里老是琢磨着,咱们这五脏六腑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到底是个啥道理呢?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歧伯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哎呀,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可是深啊!不过呢,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来来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黄帝眼睛一亮:“快讲快讲!”

歧伯继续说道:“咱们先说这五脏吧,它们可不是孤军奋战,每个脏都有它的‘小伙伴’——六腑。这五脏六腑啊,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各有各的角色,但都得互相照应着。而在这大家庭里,还有十二个特别重要的‘守护神’,它们就是十二原穴。”

黄帝疑惑地问道:“十二原穴?听起来挺神秘啊!”

歧伯耐心地解答:“神秘归神秘,但作用可大了去了!这十二原穴就像是五脏六腑的‘信号灯’,它们能从四关(就是咱们的两肘窝和两膝窝这四个地方)出来,然后分别对应着五脏。所以啊,要是五脏有啥不对劲,咱们就可以通过这十二原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黄帝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歧伯哈哈一笑:“别急嘛!咱们一个一个来。比如说啊,这肺呢,在阳中之少阴的位置,它的守护神就是太渊穴。太渊穴在哪儿呢?就在咱们手腕这儿,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两个脉搏跳动的地方?对,就是那个!要是肺有问题,比如咳嗽啊、气喘啊,太渊穴就会有所反应。”

黄帝试着摸了摸:“嘿,还真有啊!那其他的呢?”

歧伯淡然一笑:“别急嘛!咱们继续。这心啊,在阳中之太阳的位置,它的守护神是大陵穴。大陵穴在手腕横纹中间,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你要是觉得心慌意乱、失眠啥的,就可以揉揉大陵穴。”

黄帝若有所思道:“嗯,听起来挺有道理的。”

歧伯一脸地风轻云淡:“那当然啦!接着来啊,肝呢,是阴中之少阳,它的守护神是太冲穴。太冲穴在脚背上,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你要是觉得肝火旺、脾气大,那就得赶紧揉揉太冲穴啦!”

黄帝笑得前仰后合:“哈哈,那我以后生气了就先揉揉脚!”

歧伯继续说道:“对对对!还有啊,脾是阴中之至阴,它的守护神是太白穴。太白穴在脚的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你要是觉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啥的,太白穴就是你的救星啦!”

黄帝点了点头道:“嗯嗯,记住了!”

歧伯又接着说道:“最后啊,肾是阴中之太阴,它的守护神是太溪穴。太溪穴在脚的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你要是觉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啥的,太溪穴就得赶紧用起来啦!”

黄帝一脸崇拜地说:“歧伯啊,你可真是个活字典啊!那还有两个呢?膏之原和肓之原呢?”

歧伯大笑道:“哈哈,这两个啊,比较特殊。膏之原在鸠尾穴,就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七寸。肓之原在脖胦穴,这个嘛,位置比较隐蔽,就不多说了。不过啊,这两个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疾病,它们可是能发挥大作用的!”

黄帝连连点头:“嗯嗯嗯,受教了受教了!”

歧伯继续说道:“所以啊,黄帝啊,这十二原穴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守护神’,它们能反映出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也能帮助咱们调理身体。以后啊,你要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就可以先找找对应的原穴,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呢!”

黄帝说:“嘿,岐伯老兄,我这心里头有个疑惑啊,就像吃了没放盐的面条,淡得慌!都说肚子胀气得找三阳经的穴位,拉肚子得扎三阴经的穴位,这到底是为啥呢?你给我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里的VIp级别啊!来来来,听我慢慢给你扒拉清楚。”

“首先啊,咱们得明白,人体这五脏六腑,一旦有了毛病,就像是衣服上扎了根刺,或者是被墨水溅了个污点,又或者打了个死结,再或者是门给关死了。你想啊,刺扎了,拔出来不就完了嘛;墨水溅上了,洗一洗也就干净了;结打上了,耐心解一解,总能松开;门关了,找把钥匙,或者干脆来一脚,哈哈,不就开了嘛!”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岐伯你这比喻,简直是医学界的段子手啊!接着说,接着说。”

岐伯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有些人说啊,老毛病,治不好了,那都是瞎扯!咱们中医的针灸,那可是有魔法的哦。高手针灸师,那手法,简直就像是在玩解谜游戏,一针下去,不管是多年的刺,还是陈年老污,亦或是心结、肠梗阻,统统给你搞定!就像变魔术一样,‘嗖’的一下,病就好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那你说说,这针灸是怎么变魔术的?”

岐伯故作神秘,压低声音说:“针灸啊,其实就是给身体发信号,告诉它哪里不对劲,赶紧调整。三阳经啊,那是负责给身体加油打气的,像太阳一样,能量满满。所以,肚子胀气这种‘打气过头’的情况,咱们就得找三阳经的穴位,给它泄泄火,就像给气球放放气,让它别那么膨胀。”

“至于三阴经嘛,那可是滋养身体的温柔乡,像是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拉肚子这种‘营养流失’的问题,就得靠三阴经来补补身子,固本培元,就像是给漏水的船打补丁,让它别再漏水了。”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笑道:“岐伯,你这解释,比吃红烧肉还过瘾!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那些说老病治不好的人,到底是咋回事?”

岐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唉,那都是因为没找到对的方法啊。你想想,治病就像是找宝藏,得知道藏宝图在哪儿,还得有把趁手的铲子。有些医生啊,可能还没找到那张藏宝图,或者铲子不够锋利,自然就觉得治不好了。但咱们中医啊,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哪有治不好的道理?”

黄帝一听,拍案叫绝:“说得好!岐伯,你简直就是医学界的哲学家,不仅治病救人,还启迪人心啊!这么一来,我这心里头的疑惑,就像是被你一针扎破的气球,彻底没影儿了!”

岐伯也笑了:“黄帝兄,你这是夸我呢,还是夸针灸呢?不过啊,话说回来,咱们中医的魅力,就在于这份智慧与和谐,人与自然,人与身体,都得讲究个平衡。针灸,不过是打开这扇平衡之门的钥匙罢了。”

说到这里,岐伯突然话锋一转,幽默地说:“当然了,黄帝,你要是哪天也肚子胀或者拉肚子了,记得别来找我啊,直接去找三阳经和三阴经的穴位,它们可比我这个老头子靠谱多了!”

黄帝有一天突发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啊,我总听你说针灸如何如何神奇,能治百病。那你给我讲讲,刺那些热得跟火炉似的病人,和刺那些冷得跟冰棍一样的病人,有啥不一样的讲究吗?”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说道:“这事儿啊,简单又深奥,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刺那些热得跟吃了辣椒似的病人吧,你得想象自己把手伸进刚烧开的热水锅里,那速度,得要快、准、狠!为啥呢?因为这些人体内啊,就像有个小火炉在熊熊燃烧,你得赶紧把火给灭了,不然烧坏了五脏六腑可咋整?这一针下去,就像消防员喷水一样,得迅速降温,让那热气顺着经络往下跑,跑到脚底排出体外。这就是咱们中医说的‘热者寒之’,用寒凉的针刺法来对付热病。”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哇塞,这比喻太形象了!那刺那些冷得跟南极企鹅一样的病人呢?”

岐伯继续笑道:“刺他们啊,你得想象自己是个懒汉,大冬天的不想出门,脚步沉重得跟灌了铅似的。为啥呢?因为他们体内啊,阳气不足,寒气太重,你得慢慢温补,激发他们自身的阳气,让他们从里到外都暖和起来。这一针下去,就像给身体开了个小太阳,温暖舒适,让寒气逐渐消散。这就是‘寒者热之’,用温热的针刺法来调理寒症。”

黄帝点头如捣蒜:“原来如此,那具体扎哪些穴位呢?快给我讲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比如说,有个病人,他下面阳气不足,上面却热得要命,这种情况咱们叫‘阴有阳疾’。这时候,你得找他的‘足三里’穴,这可是个养生大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三寸的地方。你扎这一针,就像给身体开了扇窗,让上面的热气顺着经络跑到下面来,和阳气汇合,达到阴阳平衡。记住啊,扎针的时候得全神贯注,一针到底,直到病人觉得气往下走了,这才算到位。如果还没感觉,那就再来一针,直到热气乖乖听话为止。”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笑道:“这足三里,简直就是身体的‘热气球调节器’嘛!那要是病气在身体上面,又靠近里面的呢?”

岐伯答道:“这时候,你就得找他的‘阴陵泉’了。这穴位在小腿内侧,膝盖骨下方,摸着软绵绵的,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水库。你扎这一针,就像给水库开了闸,让病气随着水流往外排,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记住哦,这是针对病气在内、在上的情况。”

黄帝又问:“那要是病气在上面,又靠近外面的呢?”

岐伯笑道:“这时候,咱们的‘阳陵泉’就该上场了!这穴位也在小腿外侧,但比足三里靠上一点,就像是身体的一个‘排气扇’。你扎这一针,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强力风扇,把病气直接从体外吹走。这可是治疗风湿、关节痛等疾病的利器哦!”

黄帝听完,拍案叫绝:“岐伯啊,你这针灸理论,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武侠小说啊!每个穴位都是高手的秘籍,每一针都是绝世武功!”

岐伯哈哈大笑:“黄帝大人说得没错,中医针灸,就是一部人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宝典。咱们不仅要学会用针,更要用心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手到病除’,让病人恢复健康,笑口常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99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