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5章 盗墓笔记:气象站的秘密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大兴安岭的秋末已经飘起了雪粒子,吴邪把冲锋衣的拉链拉到顶,还是挡不住风里的寒意。他手里捏着那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三叔潦草的字迹:“东经123°45',北纬52°17',找带避雷针的红顶房子。”

“我说天真,你确定这破地方有线索?”王胖子跺着冻得发麻的脚,望远镜里除了白茫茫的林海,只有远处一座孤零零的铁塔,“这鬼天气,别说是三叔,就是神仙也待不住啊。”

吴邪没说话,只是把纸条凑近看了看。这是他在整理三叔旧物时,从一本1998年的《气象年鉴》里掉出来的,纸边已经磨损,背面用铅笔描着个奇怪的符号,像个被雷劈中的树。

越野车在雪地里颠簸了三个小时,才看到那座红顶房子。它藏在一片背风的山坳里,主体是红砖结构,屋顶的红漆已经剥落,露出底下锈蚀的铁皮,最高处的避雷针歪歪斜斜地指向天空,像根垂死的骨头。

“就是这儿了。”吴邪推开车门,寒风瞬间灌进衣领,“带避雷针的红顶房子,错不了。”

房子的铁门锈得打不开,王胖子直接用撬棍砸开了锁,门轴转动时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惊起了屋顶的几只乌鸦。屋里积着厚厚的灰尘,阳光透过蒙着霜的窗户照进来,能看到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翻滚。

“这是个气象站啊。”王胖子用脚踢开地上的翻倒的椅子,墙上还贴着1997年的日历,“看设备老化程度,至少废弃十年了。”

吴邪的目光落在墙角的铁柜上。柜子上了锁,但锁孔周围有明显的撬动痕迹,像是被人强行打开过。他拉开柜门,里面堆着些泛黄的观测记录,最底下压着一本工作证。

照片上的男人戴着眼镜,笑容有些腼腆,胸前的铭牌写着“杨大广,观测员”。吴邪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个名字,他在三叔的通讯录里见过,旁边标注着“可靠”。

“杨大广?”王胖子凑过来看,“这哥们儿和你三叔有啥关系?难道也是倒斗的?”

吴邪没回答,他翻看着那些观测记录,发现大部分页面都记录着气温、湿度、风速,直到最后几页,字迹突然变得潦草,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10月17日,雷暴持续了七个小时,避雷针在响,像是有人在说话。”

“10月20日,他又来了,带着那个黑色的盒子,说要录下‘天响’。”

“10月23日,我看到了,云层里有影子,不是云,是活的……”

最后一页只有一行字,用红笔写的,划破了纸页:“它怕雷声,三叔,快回来。”

“它?”王胖子摸了摸下巴,“这哥们儿怕不是在山里待久了,精神出问题了?”

吴邪没说话,他注意到记录里反复提到“雷暴”和“录音”,突然想起三叔以前总说,某些古墓里的邪物怕雷声,尤其是青铜门附近的东西。他环顾四周,目光停在靠墙的木架上——那里堆着十几个一模一样的磁带盒,标签上都写着“雷暴录音”。

“胖子,找找有没有录音机。”

王胖子在角落里翻出一台老式卡带录音机,插上自带的电池,吴邪随便挑了一盘磁带放进去。电流声滋滋响了几秒后,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夹杂着风声和某种奇怪的低频噪音,像是有什么巨大的东西在云层里蠕动。

“这雷声不对劲啊。”王胖子皱起眉,“普通雷暴哪有这种动静?”

吴邪把磁带倒回去重听,当雷声最响的时候,他按下暂停键:“你仔细听,这噪音像不像……心跳?”

王胖子竖着耳朵听了半天,突然打了个寒颤:“还真有点像!我说天真,这气象站该不会建在什么邪门的地方吧?”

就在这时,吴邪的目光扫过墙角的床铺。床板和墙壁之间有一道缝隙,比其他地方的灰尘要薄,像是被人挪动过。他和王胖子合力掀开床板,底下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大小刚好能容一个人爬进去。

“密室?”王胖子眼睛一亮,“我说这破地方怎么看都不对劲,原来藏着这玩意儿!”

洞口用铁板盖着,边缘焊死了,王胖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撬棍撬开。一股混杂着霉味和尘土的气息从洞里飘出来,吴邪打开手电筒照下去,是个大约三米深的地窖,梯子锈得只剩几根铁条。

“我先下去。”吴邪抓住还算结实的铁条,慢慢往下爬。地窖不大,大约十平米,角落里堆着些杂物,正中央放着一张行军床。

当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床铺时,吴邪的呼吸猛地顿住了。

床上躺着一具尸体,已经干瘪得像具木乃伊,身上还穿着和杨大广工作证上一样的蓝色工装,眼镜掉在枕边,镜片裂成了蛛网。尸体的姿势很奇怪,像是临死前正伸手去够床底的什么东西,手指保持着弯曲的弧度。

“我操!”爬下来的王胖子吓了一跳,“这就是杨大广?”

吴邪点点头,蹲下身仔细观察。尸体没有外伤,皮肤呈暗褐色,嘴唇干裂外翻,露出牙齿,看起来像是……窒息而死?但地窖里通风不算差,而且尸体没有挣扎的痕迹。

他的目光落在床头的木箱上。箱子没锁,打开后里面放着一叠照片,最上面一张是杨大广和三叔的合影——1996年拍的,两人站在气象站门口,三叔手里拿着个黑色的盒子,笑得一脸得意。

“你看这盒子。”吴邪指着照片,“像不像录音设备?”

王胖子拿起照片:“难怪这哥们儿录雷声,原来是你三叔指使的。不过他俩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录雷声干啥?辟邪啊?”

吴邪没理他,继续翻照片。后面的照片大多是气象站的风景,直到最后一张,拍的是地窖的墙壁,上面用白色粉笔写着一串数字:“7.13,3:15,雷声最大时,它会出来。”

7月13日,是三叔失踪的日子。

“床底下有东西。”王胖子突然喊道。他趴在地上,从床底拖出一个麻袋,解开绳子,里面滚出来十几个磁带盒,和楼上看到的一样,标签上写着“雷暴录音”,只是编号更靠后。

吴邪拿起其中一盘,标签上写着“最终版”。他把磁带塞进带来的录音机里,按下播放键。

开头还是熟悉的雷声,但这次的雷声格外密集,像是天空破了个洞,紧接着,传来杨大广急促的喘息声:

“它来了……三叔,你说的没错,雷声最大的时候,它会从地下钻出来……我看到了,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和你带回来的那块石头一样……”

突然,录音里传来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像是金属被拖拽,接着是杨大广的惊叫声:“别过来!我有雷声录音!你怕这个!”

录音戛然而止,最后只剩下一片死寂。

吴邪按下停止键,手心全是冷汗。他终于明白三叔为什么要录雷声了——不是为了辟邪,是为了对付某种怕雷声的东西,而杨大广,很可能是在录下最后一段声音时,被那东西害死了。

“这地方不能待了。”王胖子的脸色有些发白,“咱报警吧,让警察来处理尸体,咱把这些磁带带走研究研究。”

吴邪没动,他的目光落在杨大广尸体旁的墙壁上。那里有块砖是松动的,他抠下砖块,里面露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油纸,是半块黑色的石头,表面布满了细小的孔洞,和他在东南亚雨林里看到的陨玉碎片一模一样。

石头上沾着干涸的血迹,像是被人握过很久。吴邪突然想起三叔日记里的话:“母石在地下,子石能引它出来,唯有雷声可制。”

难道这里的地下,藏着一块更大的陨玉母石?而杨大广看到的“它”,就是守护母石的东西?

就在这时,地窖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头顶落下细小的灰尘。王胖子猛地站起来:“咋回事?地震了?”

吴邪侧耳听着,外面的风声里,似乎夹杂着某种低沉的轰鸣,和磁带里最后那段摩擦声一模一样。

“快跑!”吴邪抓起那块黑色石头和磁带,“它可能被我们吵醒了!”

两人爬出地窖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布满了乌云,风里带着一股浓烈的土腥味。王胖子刚锁好气象站的门,就听到脚下传来“咔嚓”一声——地面裂开了一道缝隙,黑色的藤蔓正从缝隙里钻出来,和东南亚雨林里的那些一模一样!

“我操!又是这玩意儿!”王胖子拉着吴邪就往越野车跑,“这鬼地方怎么也有这东西?”

吴邪回头望去,只见越来越多的藤蔓从地下钻出,朝着气象站的方向蔓延,而在藤蔓的尽头,隐约能看到一双红色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幽光。

警车和救护车赶到时,藤蔓已经缩回了地下,仿佛从未出现过。警察在气象站的地窖里发现了杨大广的尸体,初步鉴定为突发心脏病死亡——毕竟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很难判断真正的死因。

“吴先生,这是死者的遗物,您是报案人,又是死者朋友的亲属,可以暂时保管。”警察把一个证物袋递给吴邪,里面装着杨大广的工作证和那半块黑色石头。

吴邪接过证物袋,心里清楚,警察永远不会知道杨大广真正的死因,就像他们永远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会动的藤蔓和怕雷声的怪物。

回到杭州后,吴邪把那些磁带里的声音都导进了电脑,反复听了几十遍。除了雷声和杨大广的最后录音,他在一段早期的磁带里,发现了三叔的声音。

“大广,再录清楚点,尤其是雷声最密集的那三分钟。”三叔的声音带着疲惫,“这东西能克制母石的力量,等我找到母石的具体位置,咱们就能彻底解决它了。”

“三省,你说这母石到底是什么来头?”杨大广的声音有些犹豫,“我昨晚梦见它了,它说它来自天上。”

“别管那么多,”三叔的声音突然压低,“知道太多对你没好处。你只要记住,千万不能让它接触到活人血,否则……”

后面的话被雷声淹没了,再也听不清。

吴邪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西湖。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玻璃上,发出密集的声响,像极了磁带里的雷声。他把那半块黑色石头放在桌上,石头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仿佛有生命般在呼吸。

王胖子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快递:“天真,你的包裹,从东南亚寄来的,没写寄件人。”

吴邪拆开包裹,里面是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杨大广的观测日志”。他翻到最后几页,上面画着一张地图,标注着大兴安岭气象站的位置,旁边用红笔写着:“母石在地下三百米,与七星相连,唯血祭可开。”

地图的右下角,有个熟悉的符号——和三叔纸条背面的那个一样,是被雷劈中的树。

“这符号啥意思?”王胖子凑过来看,“难道是某种标记?”

吴邪没说话,他突然想起在东南亚雨林里看到的幻象,三叔走进红色微光前,手里也拿着一块同样的石头。他把两块碎片拼在一起,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拳头大小的石头,裂缝处渗出一丝白色的粘液,很快又凝固了。

“我知道三叔去哪了。”吴邪的声音有些沙哑,“他不是失踪了,他是去地下找母石了。”

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是三叔和杨大广在气象站门口的合影,但照片背面有杨大广的字迹:“三叔说,等解决了母石,就带吴邪过来看星星。”

吴邪的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小时候,三叔总说要带他去看“世界上最亮的星星”,后来他才知道,那可能不是星星,而是某种和陨玉有关的东西。

雨停了,夕阳透过云层照在西湖上,波光粼粼。吴邪把笔记本和石头放进保险柜,转身对王胖子说:“收拾东西,咱们回大兴安岭。”

“啊?还去啊?”王胖子一脸不情愿,“那地方邪乎得很,再说警察不是说杨大广是心脏病死的吗?”

“他不是死于心脏病。”吴邪看着窗外的晚霞,“他是为了帮三叔,被母石的守护者杀了。而三叔,很可能还困在地下。”

他拿起手机,翻出一张照片——是从杨大广的观测记录里找到的,上面画着一个简易的装置图,标注着“雷声放大器”。看来三叔和杨大广不仅录了雷声,还想制造更大的雷声,用来彻底控制母石。

“咱们得完成他们没做完的事。”吴邪的眼神很坚定,“找到母石,找到三叔,弄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胖子看着他,突然笑了:“行吧,谁让咱是兄弟呢。不过这次得准备充分点,多带点黑驴蹄子和炸药,管它什么母石守护者,先炸了再说!”

吴邪没笑,他知道这次的事情绝不简单。从东南亚的雨林到大兴安岭的气象站,从杨大广的死到三叔的失踪,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那块来自天上的陨玉母石。

而他隐隐有种预感,这背后藏着的秘密,可能比青铜门、比汪家、比他经历过的所有事情都要庞大。

但他必须去。为了三叔,为了杨大广,也为了自己——他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被蒙在鼓里,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消失。

保险柜里的黑色石头,在夕阳的余晖中,突然闪过一丝微弱的红光,像一只眼睛,在黑暗中缓缓睁开。

再次回到大兴安岭时,已经是半个月后。吴邪带了更专业的装备——地质雷达、声波探测器,还有根据杨大广的图纸改装的雷声放大器。同行的还有张起灵,是吴邪特意请他来的,毕竟对付这种和陨玉有关的东西,没人比小哥更有经验。

“这里的磁场很异常。”张起灵站在气象站门口,指尖轻轻划过墙壁上的裂缝,“地下有东西在散发能量。”

吴邪打开地质雷达,屏幕上显示地下三百米处有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物体,形状像块心脏,周围有密集的红色信号点——是那些黑色藤蔓的根须。

“找到了。”吴邪指着屏幕,“母石应该就在这里,周围全是藤蔓的根须,像血管一样连接着它。”

王胖子扛着雷声放大器走进来,这东西是用旧的扩音设备改装的,接上电源后能把雷声录音放大一百倍:“天真,你确定这玩意儿管用?别到时候没吓跑怪物,把咱自己震聋了。”

“杨大广的录音里说,那东西怕雷声。”吴邪调试着设备,“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武器。”

入夜后,天空果然如杨大广的记录所说,开始聚集乌云。张起灵在气象站周围画了一圈血线,是用他自己的血混合朱砂,据说能暂时阻挡邪物靠近。

“它快出来了。”张起灵突然说,目光投向地面。

吴邪按下播放键,雷声放大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整个气象站都在震动。王胖子捂着耳朵喊道:“这动静,怕是方圆十里的野兽都得被吓跑!”

就在这时,地面再次裂开,黑色的藤蔓疯狂涌出,比上次更多、更粗,像无数条毒蛇朝着他们扑来。但在靠近血线时,藤蔓突然像被火烧一样缩回,发出滋滋的声响。

“血线有用!”王胖子兴奋地喊道。

吴邪的注意力却在地质雷达上——地下三百米的那个巨大物体正在移动,像是在挣扎,而藤蔓的根须在快速收缩,仿佛想把母石拖得更深。

“它想跑!”吴邪把雷声放大器的音量调到最大,“小哥,能确定母石的具体位置吗?”

张起灵闭上眼睛,手指按在地面上,片刻后指向地窖的位置:“在那里,地窖正下方。”

三人冲进地窖,张起灵用黑金古刀劈开地面的石板,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传来浓烈的土腥味。吴邪把一盏探照灯扔下去,光柱里能看到陡峭的台阶,像是人工开凿的。

“我下去看看。”吴邪系上安全绳,“你们在上面接应,保持雷声不要停。”

台阶很陡,布满了湿滑的苔藓。吴邪扶着岩壁往下走,探照灯的光柱扫过周围,发现岩壁上刻着和东南亚墓穴里一样的符号——“七星归位,母石现世”。

走了大约十分钟,台阶到了尽头,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溶洞中央的石台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89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