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28章 四大名着:燕青打擂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燕青自矾楼回来,心中便对李师师存了几分敬佩。那女子不仅容貌倾城,更难得的是那份通透与胆识,面对梁山之事,既不惊慌,也不谄媚,只淡淡应下帮忙打探,这份气度,绝非寻常烟花女子可比。

几日后,燕青估摸着李师师那边或许有了些眉目,便再次前往矾楼。这一次,老鸨见了他,脸上堆着笑,远远就迎了上来:“燕小乙官人,我们姑娘正等着您呢。”

燕青心中一动,跟着老鸨上了楼。刚走到李师师房外,就听得里面传来一阵悠扬的琵琶声,曲调清越,带着几分说不出的怅惘。燕青驻足细听,待一曲终了,才轻轻叩门。

“进来吧。”李师师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温和动听。

燕青推门而入,见李师师正坐在窗前,手中捧着琵琶,见他进来,便放下琵琶,起身笑道:“燕官人,可算把你盼来了。”

“姑娘见召,敢不前来?”燕青拱手笑道,“方才听姑娘弹奏,技艺越发精湛了,只是这曲调中,似有心事?”

李师师轻叹一声:“不过是随口乱弹罢了,让燕官人见笑了。”她顿了顿,话锋一转,“那日你说的事,我已在皇上面前提起过。”

燕青眼睛一亮:“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李师师摇头道:“皇上听了,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沉默了许久。我看他神色,似乎有些犹豫。朝中奸臣太多,怕是没那么容易。”

燕青心中虽有些失落,却也在意料之中:“多谢姑娘费心。我家宋大哥说了,此事本就急不得,能让皇上知晓我梁山心意,已是天大的幸事。”

李师师看着他,忽然笑道:“我听闻燕官人不仅武艺高强,更通音律,不知今日能否赏脸,与我合奏一曲?”

燕青略一迟疑,道:“姑娘雅兴,小子自当奉陪。只是怕技艺粗浅,污了姑娘清听。”

“燕官人过谦了。”李师师取过一支玉笛递给燕青,“我弹琵琶,你吹笛,如何?”

燕青接过玉笛,入手温润。他凝神片刻,待李师师拨动琴弦,便将玉笛凑到唇边,笛声悠悠响起,与琵琶声交织在一起,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莺啼燕语,竟是天衣无缝。

一曲奏罢,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赏。李师师道:“燕官人的笛艺,当真是妙绝天下。我在东京见过不少乐师,竟无一人能及你。”

燕青收起玉笛,笑道:“姑娘谬赞了,不过是略通皮毛罢了。”

两人就这般闲聊起来,从音律谈到书画,从江湖趣闻谈到东京风物,竟是越谈越投缘。李师师惊讶于燕青的博闻强识,一个草莽英雄,竟对这些风雅之事如此精通;燕青则佩服李师师的见识,身处樊笼,却心怀丘壑,对世事看得通透。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燕青起身告辞:“姑娘,时辰不早了,小子先行告辞。改日再来看望姑娘。”

李师师点头道:“燕官人慢走。对了,”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三日后皇上会来矾楼小坐,若是宋头领有意,或许可趁机一见。只是此事风险极大,需得谨慎行事。”

燕青心中一震,连忙道:“多谢姑娘告知!小子这就回去禀报宋大哥。”

回到住处,燕青将李师师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宋江。宋江听罢,又惊又喜:“真的?皇上会去矾楼?”

“千真万确,是李师师姑娘亲口所说。”燕青道,“只是她也说了,此事风险极大,让咱们务必谨慎。”

宋江沉吟片刻,道:“这是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小乙,你替我回复李师师姑娘,三日后,我定当前往矾楼拜见皇上。”

吴用在一旁劝道:“宋大哥,此事万万不可!皇上身边护卫众多,若是认出您来,后果不堪设想!”

宋江道:“军师放心,我自有分寸。我只是想向皇上表明招安的诚意,并无他求。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还要等多久。”

吴用见宋江心意已决,只得道:“既然宋大哥执意要去,那咱们就得好好谋划一番。我看,就让燕青兄弟和戴宗兄弟随您同去,以防不测。”

三日后,宋江换上一身寻常富商的衣着,脸上用吴用调制的药膏仔细遮掩了金印,由燕青和戴宗陪着,悄悄来到矾楼。李师师早已在房中等候,见他们来了,便引着宋江进了内室,戴宗则在外面望风。

刚坐下没多久,就听得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皇上驾到——”

宋江心中一紧,起身就要躲藏,却被李师师按住:“宋头领莫慌,皇上只是来听曲儿的,不会深究。您且坐下,装作是我的朋友便可。”

说话间,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正是宋徽宗。他见到宋江,微微一愣,李师师连忙笑道:“皇上,这位是我一位远方来的朋友,姓宋,略通些诗词,今日特来拜访。”

宋徽宗打量了宋江几眼,见他气度不凡,便笑道:“哦?不知宋先生有何佳作?”

宋江定了定神,朗声道:“草民不敢称佳作,只是近日偶得一诗,想请皇上指点一二。”说罢,便吟诵起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徽宗听了,眉头微微一皱,似乎觉得有些耳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李师师见状,连忙打圆场:“皇上,宋先生这诗虽有些狂放,却也透着几分豪情。”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似乎有人在争吵。宋徽宗皱了皱眉:“何事如此喧哗?”

一个太监连忙跑出去查看,片刻后回来禀报:“回皇上,是几个市井无赖在楼下打架,已经被护卫赶走了。”

宋徽宗这才放下心来,又和李师师闲聊了几句,便起身要走。宋江见状,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山东宋江”四个字,悄悄放在桌上。

待宋徽宗走后,李师师拿起玉佩,看着宋江道:“宋头领,您这是……”

宋江道:“烦请姑娘将这块玉佩交给皇上,告诉他,山东宋江,一心向朝廷,愿为皇上效力。”

李师师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只是皇上生性多疑,您这样做,怕是会引起他的猜忌。”

宋江道:“我别无他法,只能赌一把了。若是皇上能明白我的心意,那便是梁山之幸。”

说罢,宋江便带着燕青和戴宗匆匆离开了矾楼。他们刚走没多久,李师师便拿着玉佩,去见了宋徽宗。

宋徽宗见了玉佩,又听李师师说了宋江的来意,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什么?方才那个姓宋的,就是山东宋江?”

李师师道:“正是。他说,只要皇上肯招安,他愿带领梁山众好汉,为朝廷效力。”

宋徽宗沉吟片刻,道:“这宋江,倒是有些胆识。只是梁山贼寇众多,若是招安,怕是难以驾驭。”

李师师道:“皇上,梁山好汉虽多是草莽,但其中也不乏忠义之士。若是能善加利用,未必不是朝廷之福。”

宋徽宗点了点头:“此事容朕再想想。你且退下吧。”

李师师走后,宋徽宗看着那块玉佩,心中不禁后怕。若是方才宋江在他面前发难,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下令,加强京城的戒备,同时派人打探梁山的动静。

再说宋江等人回到住处,心中皆是忐忑。燕青道:“宋大哥,我看皇上似乎有些犹豫,招安之事,怕是还有变数。”

宋江道:“不管如何,咱们已经表明了心意,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几日后,元宵佳节将至,东京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李逵在住处待得烦闷,便找到燕青:“小乙哥,咱们去逛灯市吧,听说东京的灯市可热闹了!”

燕青本想拒绝,却被李逵拉着不放,只得道:“好吧,不过你可得答应我,不许惹事。”

李逵连连点头:“放心,我保证不惹事!”

两人来到灯市,只见街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有龙灯、凤灯、鱼灯,还有各种人物灯,看得人眼花缭乱。李逵看得兴起,一会儿指着这个灯叫好,一会儿又跑去摸那个灯,活像个孩子。

忽然,前面传来一阵争吵声。只见几个地痞流氓,正围着一个卖花灯的老汉,抢夺他的花灯。老汉苦苦哀求,却被一个满脸横肉的地痞一脚踹倒在地。

李逵见状,顿时怒从心头起,冲上去一把揪住那个地痞的衣领:“你这厮,竟敢欺负老人家!”

那地痞见李逵穿着粗布衣服,不像是什么有钱人,便骂道:“哪里来的黑厮,也敢管爷爷的闲事?”

李逵二话不说,一拳就打了过去,将那地痞打倒在地。其他几个地痞见状,纷纷围了上来。李逵毫无惧色,左一拳,右一脚,不一会儿就将他们打得鼻青脸肿,哭爹喊娘。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叫好。但也有人认出了李逵,惊呼道:“这不是梁山的黑旋风李逵吗?”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巡逻的官兵听到动静,连忙围了过来:“抓住他!别让梁山贼寇跑了!”

燕青见状,暗道不好,拉着李逵就跑:“快走!”

李逵还想再打,却被燕青死死拉住:“别恋战,官兵越来越多了!”

两人一路狂奔,官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幸好燕青熟悉东京的地形,带着李逵七拐八绕,终于甩掉了官兵,躲进了一处废弃的仓库。

“都怪那些官兵,搅了俺的兴致!”李逵喘着粗气,愤愤不平地说道。

燕青瞪了他一眼:“还不是因为你?让你别惹事,你偏不听!现在好了,咱们都成了官府通缉的对象,想在东京待下去都难了。”

李逵知道自己理亏,低下头,不再说话。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吆喝声:“东京第一武师擎天柱任原,在相国寺设擂,迎战天下英雄!有敢上台挑战者,胜者赏黄金百两!”

李逵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小乙哥,咱们去打擂吧!俺倒要看看,这个什么擎天柱任原,有多大本事!”

燕青道:“我正有此意。这个任原,在东京横行霸道,欺压武林同道,早就该有人教训教训他了。只是你不能去,你现在是官府通缉的对象,若是露面,定会引来麻烦。”

李逵急道:“那怎么行?这么热闹的事,俺怎么能不去?”

燕青道:“我去就行了。你在这里等着,我打完擂就回来。”

李逵哪里肯依,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打定了主意,要偷偷跟去。

次日,燕青换上一身劲装,来到相国寺。只见寺前搭起一座高大的擂台,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擂台上,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正耀武扬威地喊道:“某家任原,在此设擂三日,谁敢上台与某家较量一番?”

燕青看那任原,身高八尺,膀大腰圆,果然有几分蛮力。他正准备上台,忽然感觉有人在身后拉了拉他的衣角,回头一看,竟是李逵,不知何时也跟了来,还换上了一身道士的衣服,脸上贴了些胡须,装模作样的。

“你怎么来了?”燕青又气又急。

李逵压低声音道:“俺就来看看,保证不惹事。”

燕青无奈,只得道:“那你就在台下看着,不许上台。”

李逵连连点头:“俺知道了。”

燕青深吸一口气,纵身跳上擂台:“在下燕青,前来领教任师傅的高招。”

任原见燕青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由得嗤笑道:“就凭你?也敢来挑战某家?还是趁早下去,免得伤了性命。”

燕青道:“任师傅休要大话,手底下见真章吧。”

说罢,燕青便摆开架势。任原见状,也不再废话,大喝一声,挥拳向燕青打去。他的拳头又快又重,带着一股劲风。燕青却不慌不忙,身形一晃,轻松躲过。

任原见一拳落空,心中有些惊讶,又连着打出几拳,都被燕青巧妙地避开了。任原渐渐有些不耐烦了,招式也变得杂乱起来。燕青看准机会,猛地一拳打在任原的胸口。

任原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闷哼一声,向后退了几步。他没想到燕青看似瘦小,拳头却如此有力,顿时不敢再轻视,重新摆开架势,与燕青周旋起来。

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纷纷为燕青叫好。李逵更是激动,在台下大喊:“小乙哥,加油!揍他!”

燕青和任原你来我往,打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燕青渐渐看出了任原的破绽,他的下盘不稳,只要能将他绊倒,就能取胜。

燕青故意卖了个破绽,引诱任原攻来。任原果然中计,一脚向燕青踹去。燕青早有准备,身形一矮,躲过这一脚,同时伸出一脚,绊在任原的腿上。

任原重心不稳,“扑通”一声摔倒在地。燕青顺势上前,按住他的肩膀:“任师傅,你输了。”

任原挣扎了几下,却怎么也挣脱不开,只得认输:“我输了,我输了。”

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燕青跳下擂台,正准备离开,却被李逵拉住:“小乙哥,你太厉害了!”

燕青瞪了他一眼:“还不快走,等会儿官兵来了,想走都走不了了。”

两人刚挤出人群,就听得后面有人大喊:“抓住他们!他们是梁山的贼寇!”

燕青和李逵回头一看,只见一群官兵正朝着他们追来,为首的正是东京开封府的缉捕使臣何涛。

“不好,被认出来了!”燕青暗道不好,拉着李逵就跑。

两人一路狂奔,何涛带着官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幸好燕青和李逵身手都很敏捷,很快就甩掉了官兵,消失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中。

回到住处,燕青埋怨道:“都怪你,非要跟着来,现在好了,咱们彻底暴露了。”

李逵道:“暴露就暴露,大不了咱们回梁山去。在这里,俺早就待腻了。”

燕青道:“回梁山是肯定的,但宋大哥交代的事还没办完,怎么能就这么回去?”

李逵道:“那怎么办?难道还要留在东京?”

燕青道:“咱们先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了,再想办法联系宋大哥。”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躲到城外的一座破庙里。他们刚到破庙没多久,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似乎有人来了。

燕青和李逵连忙躲到神像后面,只见几个黑影闪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何涛。

“何大哥,咱们都找了这么久,还没找到那两个贼寇,他们会不会已经跑了?”一个手下问道。

何涛道:“不可能,东京城守卫森严,他们肯定还在城里。咱们再仔细找找,一定要把他们抓住,也好向太尉大人交差。”

燕青和李逵屏住呼吸,不敢出声。幸好何涛他们在破庙里搜查了一番,没发现什么异常,就离开了。

等何涛他们走远了,燕青和李逵才松了一口气。

“太险了,差点就被他们抓住了。”李逵心有余悸地说道。

燕青道:“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还是赶紧离开吧。”

两人连夜离开了破庙,一路向城外逃去。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东京城。

出了东京城,两人都松了一口气。燕青道:“咱们先找个地方歇歇脚,然后再回梁山。”

李逵道:“好,俺听你的。”

两人找了一家路边的小店,点了几个菜,一壶酒,一边吃一边商量着回梁山的路线。

就在这时,小店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喽啰打扮的人翻身下马,快步走了进来。他看到燕青和李逵,顿时喜出望外:“燕头领,李头领,可算找到你们了!”

燕青和李逵一愣:“你是……”

那喽啰道:“小人是宋大哥派来的。宋大哥听说你们在东京暴露了行踪,十分担心,让小人前来接应你们回梁山。”

燕青和李逵这才放下心来。燕青道:“宋大哥现在在哪里?”

那喽啰道:“宋大哥已经带着兄弟们离开了东京,在前面的客栈等着你们呢。”

燕青道:“好,我们这就跟你走。”

三人立刻起身,跟着那喽啰向前面的客栈赶去。到了客栈,宋江、吴用等人果然都在那里等着他们。

见燕青和李逵平安回来,宋江大喜:“太好了,你们没事就好。”

燕青把在东京的经过告诉了宋江,宋江听了,沉吟片刻道:“看来,东京是待不下去了。咱们还是先回梁山,再做打算吧。”

吴用道:“宋大哥说得是。这次东京之行,虽然没能成功招安,但也让皇上知道了咱们的心意,也算是有些收获。”

宋江点了点头:“是啊,只要皇上有招安之意,咱们就还有希望。等回到梁山,咱们再从长计议。”

次日,宋江带着众人,踏上了回梁山的路。一路上,大家心情都有些复杂,既有没能成功招安的失落,也有平安回到梁山的喜悦。

李逵却满不在乎,一路上说说笑笑,还不时和兄弟们打闹一番。在他看来,只要能和兄弟们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

燕青则默默地跟在后面,心中想着李师师。不知她把那块玉佩交给皇上后,皇上会是什么反应。他知道,招安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他相信,只要宋江和兄弟们同心协力,总有一天,一定能实现招安的愿望。

经过几日的跋涉,众人终于回到了梁山。看着熟悉的山寨,众好汉都松了一口气。宋江立刻召集众好汉,在忠义堂商议招安之事。

宋江道:“兄弟们,这次东京之行,虽然没能成功招安,但也让皇上知道了咱们的心意。我相信,只要咱们坚持不懈,总有一天,皇上会明白咱们的忠心。”

武松道:“宋大哥,依小弟看,招安之事,还是算了吧。朝廷奸臣当道,就算咱们招安了,也不会有好下场。”

鲁智深也道:“是啊,宋大哥,咱们在梁山,自由自在,何必去受朝廷的气?”

李逵更是大声道:“就是!谁要是敢招安,俺就劈了他!”

宋江看着众好汉,心中有些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兄弟们,我知道你们心中有顾虑。但你们想想,咱们总不能一辈子做贼吧?若是能被朝廷招安,为国效力,建功立业,将来也能名正言顺地做个好官,让兄弟们都能光宗耀祖,岂不是更好?”

众好汉听了,都沉默了。他们知道宋江说得有道理,但心中对朝廷的不信任,让他们难以接受招安。

吴用道:“宋大哥,招安之事,确实不宜操之过急。不如,咱们先缓一缓,等过些日子,看看朝廷的动静再说。”

宋江点了点头:“也好。那就先这样吧。”

一场关于招安的讨论,就这样不了了之。但宋江心中,并没有放弃招安的念头。他知道,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他必须走下去,为了兄弟们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理想。

日子一天天过去,梁山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众好汉们操练武艺,打猎捕鱼,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只是宋江,时常会独自一人站在忠义堂前,望着“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心中思绪万千。

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朝廷虽然没有立刻招安梁山,但也没有忘记他们。蔡京、高俅等奸臣,正密谋着如何铲除梁山这颗眼中钉。

而燕青,则时常会想起东京的灯市,想起矾楼的琵琶声,想起李师师那双清澈的眼睛。他知道,自己和她之间,隔着太多的东西,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交集了。但他心中,依然存着一丝念想,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她。

招安之路,依旧漫长而坎坷。但梁山的兄弟们,依然在宋江的带领下,坚守着“替天行道”的信念,等待着属于他们的那一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730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