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71章 四大名着:空城退敌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1

建兴六年春,祁山的积雪刚融,街亭的山道上已弥漫着硝烟味。马谡站在南山之巅,望着脚下绵延的蜀军营帐,嘴角勾起一抹自得——他不听诸葛亮“当道扎营”的叮嘱,也驳回王平“分兵屯粮”的劝谏,硬是将两万蜀军拉上这座光秃秃的山,美其名曰“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参军,”王平牵着战马,盔缨上还沾着晨露,“魏军若断我水源,我军危矣!”他指着山脚下的汲水小道,那里只派了五百士兵驻守,连栅栏都没来得及筑。

马谡却挥着马鞭,指着远处的渭水:“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断了水源,士兵们自会奋勇杀敌!你这匹夫懂什么?”他转身对亲兵道,“再敢扰乱军心,军法从事!”

王平望着他年轻气盛的侧脸,想起诸葛亮临行前的嘱托——“街亭乃粮道咽喉,守不住,北伐大军就成了断脊之犬”,喉头一阵发紧,却终究没再争辩,只请求带五千人在山脚扎个小寨,算作呼应。

次日午时,司马懿的大军就到了。这位刚复职的平西都督,穿着灰布袍,骑着老马,看起来像个乡绅,直到他指着南山对张合道:“马谡这小子,把兵法读死了。”

张合的骑兵果然直奔汲水小道。五百蜀兵哪里是对手,半个时辰就被击溃,山道被魏军牢牢堵住。到了黄昏,南山的蜀军开始焦躁——水缸见了底,士兵们舔着干裂的嘴唇,望着山下的魏军,眼神里渐渐没了斗志。

“杀下去抢水!”马谡拔出剑,想亲自带队冲锋,却被亲兵死死拉住。山脚下,司马懿的弓箭手早已列阵,就等蜀军下山。

三更时分,张合的火攻队摸到山脚。火箭拖着红光冲上南山,枯草遇火即燃,很快就烧到营帐。蜀军顿时大乱,士兵们踩着火焰往山下逃,却被魏军的长枪阵捅得血肉模糊。

马谡在亲兵的掩护下冲下山,回头望时,南山已成一片火海,两万蜀军要么葬身火海,要么被魏军俘虏,只有王平的五千人还在山脚苦苦支撑。“走!”他咬着牙,跟着溃兵往西城方向逃,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远,像重锤敲在他心上。

街亭失守的消息传到西城时,诸葛亮正在城头巡查。他望着远处尘烟滚滚,知道那是溃败的蜀军,手里的羽扇“啪”地掉在地上——西城是座空城,只有两千老弱残兵,连城墙都多处坍塌。

“丞相!”长史杨仪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攥着王平的急报,“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往西城来了!”

城楼上的士兵们顿时慌了神,有人已经开始收拾包裹。诸葛亮却弯腰捡起羽扇,声音异常平静:“传我令,藏起所有旌旗,士兵们都去城后砍柴,不准露面。”他对杨仪道,“打开四面城门,每个门让二十个老兵扮成百姓,洒水扫街。”

杨仪急得跺脚:“丞相!这是胡闹!司马懿来了,见城门大开,定会冲杀进来!”

诸葛亮却笑了,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他若敢来,我就陪他喝杯茶。”

半个时辰后,司马懿的大军果然到了西城下。十五万魏军列成方阵,甲胄在阳光下连成一片银海,连城墙都似被这气势压得矮了三分。张虎忍不住道:“太傅,蜀军定是跑了,咱们冲进去吧!”

司马懿却勒住马,眉头紧锁。他望着敞开的城门,扫街的老兵慢悠悠地挥着扫帚,城楼上还飘着袅袅炊烟,诸葛亮正坐在垛口,焚香抚琴,琴声随着风飘下来,竟是一曲《高山流水》。

“不对劲。”司马懿的手指在马鞍上轻轻敲击,“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这空城……定有埋伏。”

司马昭凑上前:“父亲多虑了!咱们十五万人,就算有埋伏,也能踏平西城!”

司马懿却摇头,目光落在诸葛亮的琴弦上——那琴弦绷得笔直,绝无半分颤抖。“你听这琴声,若真有埋伏,他能弹得这么稳?”他忽然调转马头,“撤兵!”

“太傅!”众将齐声惊呼。

“撤!”司马懿的声音不容置疑,“诸葛亮定在四周山谷设了伏兵,就等咱们进城!”

十五万魏军像潮水般退去,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城楼上的诸葛亮直到看不见魏军的背影,才“哇”地吐出一口血,染红了身前的琴弦。杨仪连忙扶住他:“丞相!您没事吧?”

诸葛亮摆摆手,望着魏军撤退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后怕:“司马懿……终究是懂我的。”他知道,这场空城计,赌的不是智谋,是司马懿的多疑——这位老狐狸,永远会把对手想得多厉害一分。

街亭失守、空城退敌的消息传回成都,刘禅在太极殿上哭红了眼睛。“相父怎么办?”他拽着诸葛亮的衣袖,像个受惊的孩子。

诸葛亮跪在地上,呈上请罪表:“臣用人不当,致街亭失守,请陛下贬臣三级,以谢天下。”他顿了顿,声音沙哑,“马谡……按军法处置。”

马谡被押到帐前时,穿着囚服,头发散乱。他望着诸葛亮,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泪:“丞相,我不怪你。是我把兵法读死了,忘了‘因地制宜’四个字。”他从怀里掏出半截《孙子兵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这是我批注的兵书,留给伯约吧。”

诸葛亮别过头,不忍再看。刀斧手举起大刀时,马谡忽然喊道:“丞相!北伐……一定要成功啊!”

刀光落下,血溅在帐前的青石板上,像极了街亭山上的火焰。

诸葛亮贬为右将军后,在汉中励精图治。他命人重修栈道,囤积粮草,又将马谡的兵书交给姜维,夜夜与他研讨。有时夜深了,他会站在《出师表》的草稿前,想起西城的那曲《高山流水》,想起司马懿撤退时的背影,忽然明白——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用来打败的,是用来让你看清自己的。

而在洛阳,司马懿因“识破诸葛亮空城计”被曹叡重赏。他却在府中对着地图发呆,司马昭走进来:“父亲,您真以为西城有埋伏?”

司马懿放下地图,端起茶杯:“有没有埋伏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不能死。”他望着窗外的梧桐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你要记住。”

司马昭似懂非懂,却看见父亲的茶杯里,映出一张深不可测的脸。

街亭的残垣断壁上,很快长满了青草。当地的百姓说,每逢雨夜,就能听见山上有士兵喊“水……水……”,那是马谡的蜀军在找水喝。而西城的城门,依旧每天敞开,扫街的老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却总有人记得,那年春天,有个摇着羽扇的丞相,用一曲琴音,退了十五万大军。

诸葛亮在汉中整军时,常对将士们说:“街亭之败,败在我,不在马谡。”他知道,真正的错误,是他忘了刘备“马谡言过其实”的叮嘱,是他急于求成,想用一场大胜证明北伐的可行性。

建兴七年,诸葛亮再次上表北伐。这一次,他没有急着进攻长安,而是先派陈式攻占武都、阴平二郡,稳扎稳打。出发前,他来到马谡的墓前,摆上一壶蜀酒:“幼常,我又要北伐了。这次,我不会再犯错。”

墓前的松树沙沙作响,像在回应。远处的祁山,云雾缭绕,仿佛藏着无数未竟的梦想。诸葛亮转过身,望着整装待发的蜀军,羽扇一挥,声音传遍山谷:“出发!”

队伍缓缓向北,蹄声敲打着栈道的木板,像在为那些逝去的灵魂,奏响一曲迟来的镇魂歌。而西城的琴声,街亭的火焰,终究成了三国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注脚,提醒着后来人: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止在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04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