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7章 四大名着:巧取汉中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1

建安二十四年的米仓山,晨雾像牛乳般浓稠,将连绵的粮仓裹得严实。张合拄着长枪,站在最高的粮囤上,望着山下蜿蜒的栈道——曹操的军令昨夜抵达:“将米仓山粮草尽数移屯北山,以备大军与刘备决战。”

粮囤的木架上,还挂着夏侯渊的遗物——那是一副被黄忠劈断的护心镜,边缘的缺口像只咧开的嘴,嘲笑着魏军的惨败。张合摸着镜面上的凹痕,忽然想起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时,自己曾拼死劝阻,却终究没能拦住那位暴躁的将军。

“将军,”副将郭淮捧着账册,声音带着颤抖,“米仓山共有粮草二十万斛,要移到北山,至少需半月。可刘备的探子已在附近出没,恐生变故。”

张合望着雾中的栈道,那里的木板在雨水浸泡下泛着黑,每一步都可能踏空。他知道,米仓山的粮草是曹操大军的命脉,若有闪失,别说为夏侯渊报仇,连南郑都未必守得住。

“加派巡逻队,”张合合上账册,“白天运粮,夜里轮流守仓。告诉弟兄们,保住粮草,魏王重重有赏。”

消息传到定军山,刘备正在灯下看诸葛亮绘制的汉中地图。地图上,米仓山被红笔圈了三个圈,旁边注着“曹操命脉”四字。

“主公,”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曹操大军屯南郑,粮草全靠米仓山接济。若能夺了他的粮草,南郑不攻自破。”

刘备望着“米仓山”三个字,想起夏侯渊的首级,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可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张合又善于守城,硬抢怕是难。”

“不必硬抢。”诸葛亮笑道,“可令子龙率军袭扰粮道,让张合疲于奔命;再令翼德佯攻南郑,牵制曹操主力;主公亲率大军,趁虚夺取米仓山。”

赵云在旁拱手:“末将愿往!”他想起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往事,银枪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保证把张合搅得鸡犬不宁。”

三日后,赵云率三千轻骑,像股旋风般掠过米仓山的栈道。他们不攻城,不恋战,专挑运粮队下手,抢了粮草就烧,烧了就跑,张合派军追击,却连赵云的影子都抓不到。

“废物!”张合在帐中怒吼,将郭淮递来的战报摔在地上,“连个赵云都拦不住,还敢说善守?”

郭淮嗫嚅道:“赵云的骑兵太快,栈道又窄,咱们的重甲兵根本追不上……”

更让张合头疼的是,张飞的大军真的开到了南郑城下,每日骂阵,曹操果然被牵制,派来的援兵迟迟不到。米仓山的粮草越运越少,士兵们的怨气却越来越重——谁都知道,没了粮草,死的不仅是敌人。

第七夜,月色如水。张合在粮囤上巡查,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他握紧长枪,以为又是赵云来袭,却见来的是曹操的亲卫,为首的校尉捧着一封密信。

“魏王令,”校尉朗声道,“米仓山粮草要紧,着张合即刻率主力回守,留五千人继续运粮。南郑战事,魏王自会应对。”

张合接过密信,见曹操的字迹里带着不耐,忽然明白——主公是嫌他守不住粮道,要换将了。他望着山下的栈道,那里的火把依旧在移动,像条濒死的长蛇。

“遵令。”张合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疲惫。

就在张合率军撤离的次日,刘备的大军悄悄包围了米仓山。留守的五千魏兵还在搬运粮草,见漫山遍野的荆州兵,吓得扔下粮车就跑。

“将军!米仓山拿下了!”士兵们冲进刘备的中军帐,脸上沾着粮粉,“二十万斛粮草,一粒没少!”

刘备望着堆积如山的粮囤,对诸葛亮笑道:“军师妙计!曹操没了粮草,看他还怎么守南郑。”

诸葛亮却望着南郑的方向:“主公,曹操奸猾,未必会因失了粮草就退。可派人把粮草运回定军山,再在米仓山设下埋伏——曹操若来夺粮,正好伏击他。”

果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在南郑听闻米仓山失守,气得当场拔剑砍了案角:“张合匹夫!误我大事!”他当即亲率十万大军,杀向米仓山,誓要夺回粮草。

行至米仓山的峡谷,曹操见两侧山壁陡峭,忽然想起当年赤壁的火攻,勒住马道:“此处险要,恐有埋伏。”

贾诩在旁道:“主公,粮草要紧。刘备新得米仓山,立足未稳,正是夺回的好时机。”

曹操犹豫片刻,终是下令:“继续前进!”

刚进峡谷,两侧山上忽然滚下巨石,堵住了前后去路。紧接着,箭如雨点般射来,刘备的大军从山上杀下,黄忠的大刀、赵云的长枪、张飞的蛇矛,像三把尖刀,直插曹操的中军。

“中计了!”曹操挥剑抵挡,却被乱箭射穿左臂,鲜血染红了王袍。许褚赤膊上阵,拼死护着他往峡谷外冲,身上被刺了数十枪,血流如注。

这场伏击,曹军死伤过半,粮草没夺回来,反而丢了南郑——张飞趁机攻占了南郑,断了曹操的退路。曹操带着残兵,狼狈地往陈仓逃窜,路过定军山时,望着山上的“刘”字大旗,忽然想起当年在赤壁的惨败,一口老血喷出,昏死在马上。

消息传到米仓山,刘备的大军正在分粮。诸葛亮对刘备道:“主公,曹操已退,汉中尽归我有。可上表朝廷,自封汉中王,以安民心。”

刘备望着欢呼的士兵,又看了看米仓山的粮囤,忽然想起刚入川时的艰难,眼眶微红:“这一切,都靠弟兄们拼死奋战。”

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在阳平关登坛称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其余将士各有封赏。坛下的百姓山呼万岁,声震汉中盆地。

张合带着残兵逃回陈仓,对着曹操的残部,忽然老泪纵横——他守了一辈子城,却在米仓山输得一败涂地。郭淮劝道:“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魏王不会怪你的。”

可张合知道,有些败局,一旦铸成,就再也回不去了。就像米仓山里那些被遗弃的粮囤,终究会被岁月的尘埃掩埋,只留下“巧取汉中”的传说,在三国的史册里,熠熠生辉。

定军山的秋风,卷着新麦的清香,吹过刘备的王旗。诸葛亮站在坛下,望着汉中的群山,忽然想起初见刘备时,他说“愿伸大义于大义”。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在汉中的土地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而远在许都的曹操,醒来后听闻刘备称汉中王,只是沉默地望着窗外的铜雀台。那里的玉帛依旧华美,却再也遮不住他鬓角的白发。他知道,那个曾被他视作“织席贩履之徒”的刘备,终于成了他最可怕的对手。

巧取汉中的故事,像颗种子,在蜀汉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人们说,刘备能得汉中,靠的不仅是五虎上将的勇,更是诸葛亮的谋——他用最小的代价,夺了最大的胜利。当成都的百姓开始为汉中王修建宫殿,当关羽的大军在荆州遥相呼应,一个属于蜀汉的黄金时代,正缓缓拉开序幕。

米仓山的栈道上,运粮的队伍依旧繁忙,只是这次,车上插的是“汉”字旗。那些曾经属于曹操的粮草,如今成了蜀汉的军饷,滋养着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而张合的叹息、夏侯渊的血、曹操的败退,都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只在定军山的石碑上,留下浅浅的刻痕,诉说着那场改变三国命运的“巧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3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