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0章 四大名着:宋公明衣锦还乡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秋风卷着落叶,打在林冲的窗纸上,簌簌作响。他躺在病榻上,望着屋顶的梁木,咳嗽声越来越急,每一声都像要把肺咳出来。身边的小厮端来汤药,被他挥手打翻:“不用了……让俺歇歇……”

他的眼前,总浮现出野猪林的场景——鲁智深提着禅杖,从树后跳出来,大喝“洒家在此”;桃花山的月光下,两人大碗喝酒,畅谈武艺;东京城的相国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惊得众泼皮跪地磕头……那些日子,虽然颠沛,却有兄弟相伴,活得痛快。

“师兄……俺来找你了……”林冲喃喃着,伸出手,仿佛要抓住什么,最终却无力地垂下。等宋江闻讯赶来时,他早已没了气息,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像是终于解脱了。

林冲的葬礼刚过,杨志又在途中染病去世。他一生坎坷,卖刀杀人,落草二龙山,征方腊时被毒箭所伤,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紧接着,穆弘、杨雄、孔明等几位好汉也相继病逝,梁山军回京的路上,灵柩接连不断,像一串沉重的锁。

宋江扶着杨志的灵柩,在路边痛哭:“兄弟们……是我害了你们……若不招安,何至于此……”吴用在一旁劝道:“宋大哥,生死有命,弟兄们能为国尽忠,也算死得其所。”可宋江知道,这话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若留在梁山,至少他们还活着。

大军抵达东京城外时,徽宗派来的太监已在营外等候:“皇上有旨,梁山众将暂且驻扎城外,待明日金殿召见,再行封赏。”宋江不敢怠慢,立刻传令安营,严禁弟兄们入城滋事。

当晚,燕青提着一壶酒,来到卢俊义的帐中。“卢员外,俺要走了。”他给卢俊义斟上酒,眼中带着不舍。

卢俊义一愣:“走?去哪?明日就要受赏了,你这时候走?”

“正是因为要受赏,才该走。”燕青饮下一杯酒,“员外可知韩信、英布、彭越的故事?他们帮刘邦打下天下,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卢俊义放下酒杯:“你把朝廷想得太坏了。我等光明磊落,为国平叛,皇上怎会卸磨杀驴?再说,宋大哥待我恩重如山,弟兄们出生入死,我怎能在此时离去?”

“俺劝不动员外,只能自己走。”燕青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俺给宋大哥的辞别信,烦请员外转交。”他对着卢俊义磕了三个头,“员外多保重,若日后有难处,往东南方向找,或许能寻到俺。”

卢俊义看着燕青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捏着那封书信,心中五味杂陈。他终究没把信交给宋江——他怕宋江伤心,更怕自己被说动。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庄严肃穆。徽宗坐在龙椅上,看着宋江、卢俊义等幸存的梁山将领,朗声道:“尔等平定方腊,劳苦功高,朕今日论功行赏: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总管;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一个个名字念出,一个个官爵封下,金光闪闪的官印和绸缎被送到将领手中。宋江跪在地上,望着徽宗的龙袍,眼眶湿润——他终于从“贼寇”变成了朝廷命官,终于能光宗耀祖了。

领了封赏,宋江却没立刻赴任,而是奏请徽宗:“臣父宋太公病逝,臣想先回郓城老家,为父守孝,再赴楚州上任。”徽宗准了,还赐了不少祭品,让他风风光光还乡。

郓城县的百姓听说宋江衣锦还乡,早早地在城外列队迎接。当年那个杀了阎婆惜、被逼上梁山的“黑三郎”,如今穿着紫袍金带,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林冲(灵柩)、李逵等一众官差,恍如隔世。

宋家庄的老宅子早已翻新,朱漆大门上挂着“楚州安抚使府”的匾额。宋江走到宋太公的灵前,看着父亲的牌位,“噗通”一声跪下,泪如雨下:“爹,儿子回来了!儿子没给您丢脸,儿子现在是朝廷的官了!”

李逵在一旁抹着眼泪:“太公,您看宋大哥多威风!以后谁也不敢欺负咱们宋家庄了!”

守孝期间,宋江遍请乡邻,摆了几十桌宴席。席间,有老人提起当年晁盖劫生辰纲的事,宋江只是笑笑:“那都是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他给乡邻们分了赏钱,又出钱修了村里的学堂和桥梁,郓城县的百姓都说:“宋三郎真是衣锦还乡,没忘本。”

可宋江心里,总有一丝不安。他收到卢俊义的信,说燕青走了,还留下“飞鸟尽,良弓藏”的话;又听说高俅、蔡京在朝中屡屡提及“梁山余孽”,虽没明着发难,却像乌云似的压在他心头。

守孝期满,宋江准备赴楚州上任。临行前,李逵吵着要跟他去:“俺才不待在镇江,俺要跟宋大哥去楚州!”宋江拗不过他,只好带着他一同前往。

刚到楚州没几日,就传来卢俊义被诬告的消息——庐州几个土人联名上书,说卢俊义在庐州招兵买马,意图谋反。宋江急得连夜写了奏折,为卢俊义辩白,却石沉大海。

原来,这一切都是高俅、蔡京、童贯的阴谋。他们在徽宗面前煽风点火:“陛下,卢俊义乃梁山贼首,虽降了朝廷,终究是豺狼本性。如今手握兵权,若真反了,比方腊更可怕!”

徽宗本就多疑,被他们一撺掇,立刻召卢俊义入京对质。卢俊义接到圣旨,坦然道:“俺行得正坐得端,不怕查!”他简单收拾了行装,独自进京。

宋江得知后,连夜派人给卢俊义送信,让他小心奸臣陷害。可卢俊义刚到东京,就被“请”进了太尉府——高俅、蔡京、童贯设了“接风宴”,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在酒里下了水银。

“卢将军平叛有功,该多喝几杯。”蔡京亲自给卢俊义斟酒,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卢俊义不知是计,连饮三杯,只觉得酒里有些异样的甜味,却没多想。

几日后,徽宗在金殿召见卢俊义。卢俊义跪在地上,将自己在庐州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明,言辞恳切,毫无惧色。徽宗见他不像谋反的样子,又念及他平叛的功劳,便下令:“此事纯属诬告,卢将军无罪,官复原职。”

退朝时,徽宗还特意赐了一桌御膳,让卢俊义带回府中。卢俊义谢恩离去,却没看到高俅、蔡京等人嘴角的冷笑——那御膳里的“燕窝羹”,早已被掺了更多的水银,慢性毒,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却会慢慢掏空他的身子。

卢俊义带着御膳回到住处,刚要品尝,忽然觉得头晕目眩,心口发闷。他这才意识到不对劲,想派人去找宋江,却连站都站不稳了。

而此时的楚州,宋江正站在淮河岸边,望着滚滚江水。李逵在一旁钓着鱼:“宋大哥,你看俺钓了条大的!”宋江却没心思看鱼,他总觉得心里发慌,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他不知道,卢俊义已经中了毒;不知道高俅等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更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衣锦还乡”,不过是一场短暂的幻梦,等待他的,将是比征讨方腊更残酷的结局。

秋风再次吹起,淮河的水泛起涟漪,像一张无形的网,缓缓收紧。宋江裹紧了身上的官袍,望着东京的方向,喃喃道:“卢员外,你可一定要平安啊……”

他哪里知道,平安,对梁山好汉来说,早已是奢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278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