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3章 四大名着:晁天王中箭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暮色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破布,沉沉压在梁山军撤退的路上。晁盖躺在特制的担架上,胸口剧烈起伏,左臂的箭伤处紫黑一片,毒液正顺着血脉往心口蔓延。他每隔片刻便会抽搐一下,牙关咬得咯咯作响,额头上的冷汗打湿了鬓角的乱发。

“水……”晁盖的声音细若游丝,林冲连忙拧开水壶,用布蘸着水擦拭他干裂的嘴唇。担架旁,宋江骑马紧随,眉头紧锁,目光里一半是焦灼,一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宋公明……”晁盖忽然睁开眼,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宋江,“你老实告诉俺……你是不是早就想……归顺朝廷?”

这话像一块巨石砸进人群,周围的头领们都屏住了呼吸。林冲握着枪杆的手紧了紧,呼延灼下意识地勒住马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宋江避开晁盖的目光,低声道:“哥哥,你安心养伤,莫说这些糊涂话。眼下要紧的是回山医治,报仇的事……”

“俺没糊涂!”晁盖猛地提高声音,胸口一阵剧痛让他剧烈咳嗽起来,“俺看见你跟吴用……好几次在帐里嘀咕……俺听见‘招安’两个字……”他喘着粗气,死死抓住宋江的衣袖,“梁山泊是兄弟们的家……不是你用来……换功名的筹码!你说!是不是!”

宋江的衣袖被攥得发皱,他能感觉到晁盖掌心的冰冷和颤抖。他深吸一口气,掰开晁盖的手:“哥哥,箭毒攻心,你先歇歇。招安之事,从未有过定论,都是为山着想的商议罢了。”

“商议?”晁盖冷笑,笑声里带着血沫,“俺告诉你宋江……这梁山泊的旗是‘替天行道’……不是‘招安投降’!你若敢……俺做鬼也不饶你!”

说完这句话,晁盖头一歪,昏死过去。宋江看着他紫黑的脸,心中像被什么东西堵住,闷得发慌。他挥挥手:“快!加快速度!早一刻回山,天王就多一分希望!”

大军连夜赶路,次日清晨终于抵达梁山泊。神医安道全早已在聚义厅前等候,他查看了晁盖的伤势,摇着头叹气:“箭上的毒是‘七步倒’,混了蛇毒和蝎毒,已侵入心脉……俺尽力而为,但……”

宋江的心沉到了谷底:“安神医,无论如何都要试试!”

安道全取出银针,在晁盖周身穴位扎下,又灌下特制的解毒汤。可晁盖只是偶尔呻吟几声,始终没有清醒。众头领守在厅外,个个面色凝重,聚义厅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第三日午后,晁盖忽然睁开眼,精神竟好了些。他示意宋江扶他坐起,又让众人都进来。

“俺……俺不行了……”晁盖看着满堂头领,声音虚弱却异常清晰,“曾头市之仇……你们一定要报……”

林冲哽咽道:“哥哥放心,我等定不辱命!”

晁盖看向宋江,眼神复杂:“宋公明,俺知道你有本事,兄弟们也服你……俺死后,你暂代寨主之位,打理山寨事务……”

宋江连忙道:“哥哥吉人天相,定会好起来的!这寨主之位,还得是哥哥来坐!”

晁盖摆了摆手,从枕头下摸出那支射死他的毒箭——箭头已被安道全取下,只剩光秃秃的箭杆。他用力一折,箭杆“啪”地断成两截。

“俺以这断箭为誓!”晁盖举起断箭,对着众头领,“谁能活捉史文恭,为俺报仇,谁就……谁就当这梁山泊主!这话,你们都记下了!”

众头领齐声应道:“记下了!”

晁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宋江脸上,带着一丝警告:“招安之事……万万不可……俺梁山好汉,宁死不做朝廷的鹰犬……”说完这句话,他头一歪,断了气。

“晁天王!”满堂头领跪地痛哭,哭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李逵哭得最凶,抱着晁盖的尸体喊:“晁哥哥!你醒醒啊!俺还没跟你打够呢!”

哭了许久,宋江擦干眼泪,对众人道:“晁天王已逝,后事要紧。依天王遗命,俺暂代寨主之位,料理丧事。至于谁来当这梁山泊主,待捉住史文恭,再依天王遗言定夺——届时无论是谁,俺宋江第一个服他!”

吴用道:“宋哥哥所言极是。眼下当为天王守孝,报仇之事,暂缓百日,待丧期满后再议。”众头领纷纷赞同,谁都知道,此刻军心最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梁山泊全山挂孝,聚义厅改作灵堂,晁盖的灵柩停在正中,供人祭拜。宋江每日守在灵前,处理山寨事务,倒也井井有条。只是夜里独处时,他总会想起晁盖临终的眼神,想起那句“招安之事,万万不可”,心中越发烦闷。

这日,宋江在灵堂外踱步,吴用悄悄跟了出来:“哥哥,愁眉不展,可是为招安之事烦心?”

宋江叹了口气:“晁天王至死都反对招安,兄弟们又多是草莽出身,怕是也不愿归顺朝廷……可长此以往,我等占山为王,终究是贼寇之名,后世子孙都要受牵连啊。”

吴用道:“哥哥的心思,俺懂。只是晁天王刚去,此刻提招安,确实不妥。但梁山要想长远,招安是唯一的出路——总不能让兄弟们一辈子背着‘反贼’的名声。”

“可如何才能让兄弟们信服?”宋江问。

吴用沉吟道:“关键在于‘名’。我等出身草莽,即便招安,朝廷也未必看重。若能请一位有身份、有名望的好汉上山,将来招安时,也能让朝廷另眼相看。”

宋江眼睛一亮:“军师有合适的人选?”

吴用笑道:“河北大名府有个玉麒麟卢俊义,此人武艺超群,家世显赫,曾在边关大败辽军,只因被童贯陷害,才归隐家乡。若能请他上山,不仅能增强我军实力,将来招安,有他在,朝廷定会重视。”

宋江点头:“卢俊义的名声,俺也听过,确是条好汉。只是他乃名门之后,怎会甘心落草?”

“事在人为。”吴用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俺有一计,定能让他上山。”

吴用向宋江细细讲述了卢俊义的遭遇:

原来卢俊义年轻时便武艺高强,尤其善使枪棒,江湖人称“玉麒麟”。二十年前辽国进犯大宋,他投在童贯帐下,做了先锋官。在边关,卢俊义身先士卒,率军大败辽军,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

可童贯心胸狭隘,见卢俊义功高盖主,竟暗中扣下他的捷报,反而向皇上奏称“卢俊义孤军深入,险些误了军机”,又将卢俊义的战功安在自己侄子头上。

卢俊义得知后,气得直奔童贯大营理论,却被童贯诬陷“通敌叛国”,打入大牢。幸亏皇上觉得事有蹊跷,派御史查访,才发现是童贯捣鬼。

但皇上碍于童贯的势力,只判了卢俊义“杖刑五十,削职为民”,连同他的军师朱武——一个精通阵法的谋士,也一同被发配回原籍。

回到大名府后,卢俊义心中愤懑,却无处申诉。他为当年战死的一千弟兄立了块石碑,每日祭拜,常常对着石碑落泪:“弟兄们,是我害了你们……我卢俊义无能,不能为你们讨回公道……”

他想再上战场,为国效力,可童贯早已放话出去,谁敢用卢俊义,就是与他为敌。地方官个个畏惧童贯,即便敬佩卢俊义的为人,也不敢起用他。久而久之,卢俊义便心灰意冷,在家中养花种草,看似闲云野鹤,实则满腔悲愤。

“这样的好汉,竟被奸臣如此陷害!”宋江听完,怒拍桌子,“童贯这等奸贼,该杀!”

吴用道:“正是如此。卢俊义忠而见疑,报国无门,心中本就有怨气。我等若去请他,晓以利害,说我梁山替天行道,将来定能为他洗刷冤屈,让他重获报国之机,他未必不肯来。”

宋江沉吟道:“卢俊义名望太高,若他上山,依晁天王遗言,将来捉住史文恭,这寨主之位……”

吴用笑道:“哥哥忘了?卢俊义与史文恭本是同乡,早年还有些过节。若能让卢俊义捉住史文恭,他做寨主,兄弟们定然心服——他既是名门之后,又有大功,将来招安,朝廷也会更重视。届时他若支持招安,事情便好办多了。”

宋江眼前一亮:“军师此言有理!卢俊义若能上山,我梁山如虎添翼,招安之事也更有希望。只是如何才能请动他?”

吴用道:“卢俊义这人,虽有傲气,却信天命。俺可扮作算命先生,去大名府给他算一卦,说他有‘血光之灾’,唯有往东南方向避祸,方能化解——东南正是我梁山泊方向。再让李逵扮作哑仆,跟在俺身边,见机行事。”

“李逵?”宋江皱眉,“他那性子,怕是会坏事。”

吴用道:“李逵看似鲁莽,实则忠心。有他在,能应付些粗活,也能让卢俊义不起疑心。俺会叮嘱他,路上不许说话,只许点头摇头。”

正说着,李逵从外面闯进来,听到“卢俊义”三个字,嚷嚷道:“宋哥哥,军师,你们要去请那个什么玉麒麟?带上俺!俺去帮你们把他绑来!”

宋江瞪了他一眼:“休得胡言!卢员外是贵客,要请,不是绑!”

吴用笑道:“既然李逵兄弟愿去,便一同前往。只是你得听俺的,路上不许说话,不许惹事,否则俺就不带你了。”

李逵连忙点头:“俺听军师的!不说话,不惹事!只要能去大名府,俺啥都依!”

宋江见李逵答应得痛快,便点头道:“好,就依军师之计。你们明日便动身,路上小心,务必请卢俊义上山。”

吴用和李逵齐声应道:“得令!”

夜色渐深,梁山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像一颗颗跳动的心。宋江站在晁盖灵前,看着那支断箭,心中默念:“晁天王,俺知道你不愿招安,可这是梁山唯一的出路。俺若能请得卢俊义上山,将来定能让兄弟们堂堂正正做人,不负你的托付……”

灵前的烛火忽明忽暗,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而千里之外的大名府,卢俊义还不知道,一场改变他命运的风波,正悄然向他袭来。

次日清晨,吴用换上一身青色道袍,头戴逍遥巾,手里拿着个算命幡,上面写着“神算子吴学究”五个字,倒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李逵则穿上粗布衣服,脸上抹了些锅底灰,扮作哑仆,跟在吴用身后,果然一句话不说,只是偶尔用手指指点点,惹得吴用瞪他一眼,他便立刻低下头。

宋江带着众头领在山下送行。宋江握着吴用的手:“军师,此行关乎重大,务必小心。若事不可为,切勿勉强,平安回来最重要。”

吴用道:“哥哥放心,俺自有分寸。”他又看向李逵,“记住俺的话,路上不许说话,不许惹事,否则……”

李逵连忙点头,拍了拍胸脯,意思是“俺明白”。

两人辞别众人,往大名府而去。一路上,吴用果然如他所说,让李逵挑着行李,自己则摇着算命幡,慢悠悠地赶路。遇到集镇,便停下来摆个摊子,装模作样地给人算命,一来是掩人耳目,二来也能打听些卢俊义的消息。

李逵起初还能耐住性子,可一连几日不能说话,憋得他抓耳挠腮。有一次在饭馆吃饭,隔壁桌有人说卢俊义的坏话,骂他“不过是个被朝廷弃用的废物”,李逵顿时火冒三丈,抓起桌上的碗就要砸过去,被吴用一把按住。

吴用瞪了他一眼,低声道:“忘了答应过什么?再惹事,俺现在就送你回梁山!”李逵这才悻悻放下碗,狠狠瞪了那人一眼,埋头扒饭。

不日,两人来到大名府城外。大名府是北宋重镇,城墙高大,市井繁华。吴用对李逵道:“进了城,更要小心。卢俊义家在东大街,是个大宅院,门口有两尊石狮子。你跟在俺身后,不许乱看,不许乱摸。”李逵点头应下。

进了城,吴用一路打听,果然在东大街找到了卢俊义的宅院。那宅院朱门高墙,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一看便知是大户人家。

吴用整理了一下衣衫,让李逵在门口等着,自己走上前,对门房道:“劳烦通报一声,贫道吴学究,擅长算命看相,听闻卢员外是贵人,特来为员外卜一卦,分文不取。”

门房上下打量了吴用一番,见他气度不凡,不像骗子,便说:“你等着,俺去通报。”

不多时,门房出来道:“我家员外请你进去。”

吴用心中一喜,对李逵使了个眼色,让他跟上,自己则跟着门房,走进了这座即将改变卢俊义命运的宅院。他知道,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能否请动玉麒麟,在此一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525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