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4章 四大名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1

秋风卷着黄土,把京都西角门的石板路吹得灰蒙蒙的。刘姥姥牵着小孙子板儿的手,站在荣国府那两尊石狮子跟前,喉咙里像塞了团干面,咽不下,也吐不出。

“姥姥,咱回吧,俺怕。”板儿攥着她的衣角,小脸上满是怯意。这孩子打小在乡下摸爬滚打,哪里见过这般气派的门脸?朱漆大门足有两人高,门钉比他的拳头还大,门楣上“荣国府”三个金字,在日头底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刘姥姥拍了拍板儿的手,心里也发怵,嘴上却硬:“怕啥?咱是来走亲戚的。你姥爷的爹,当年还跟这府里的老老太爷认过干亲呢。”这话她自己说着都没底气——那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旧情了,如今人家富贵泼天,还能认她这个穷亲戚?

可没办法,秋收的粮食刚够交租子,眼看冬天就要来,家里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昨儿夜里,女婿狗儿蹲在炕沿上唉声叹气,她睡不着,翻来覆去想了半宿,终究是拉下老脸,揣了两个刚蒸的玉米面窝头,带着板儿上了路。

门口的几个门房见她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褂子,脚上的布鞋沾着泥,斜着眼打量:“哪来的要饭婆子?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刘姥姥赶紧陪笑,从怀里掏出个窝头递过去:“爷们行行好,俺是从乡下过来的,找周瑞家的,她是俺们家的老熟人。”

门房把窝头一推,差点掉在地上:“周大奶奶也是你能见的?等着!”说着,慢悠悠地往里传话,那神态,比乡下的地主还横。

刘姥姥牵着板儿在石狮子底下站了足有一个时辰,腿都麻了,才见一个穿着青绸裤褂的婆子快步走出来,正是周瑞家的。她原是王夫人的陪房,如今在府里管着太太奶奶们的出门琐事,也算个有头脸的人物。

“可是刘姥姥?”周瑞家的上下看了她一眼,脸上没什么笑,“怎么这时候才来?快跟我进来,别在这儿碍眼。”

刘姥姥连忙拉着板儿跟上,嘴里不停地道谢:“给周嫂子添麻烦了,实在是……家里揭不开锅了。”

周瑞家的领着她们穿过抄手游廊,一边走一边说:“你也别指望见老太太了,如今府里是二奶奶管事。这位二奶奶啊,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凭着老太太、太太的疼,镇得住场面。就是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你待会儿见了,可得放规矩些。”

刘姥姥连连点头:“我省得,我省得。”眼睛却不够用了——这府里的房子真叫个气派,青砖墙磨得光溜溜的,廊下的柱子红得发亮,连墙角的青苔都像是精心摆弄过的。丫鬟仆妇们穿着绫罗绸缎,走路都轻手轻脚的,跟自家村里那些大脚婆子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到了王熙凤住的荣禧堂侧厅,周瑞家的让她们在外面等着,自己先进去回话。刘姥姥攥着板儿的手,手心全是汗。板儿被厅里的描金家具吓得不敢说话,只盯着墙角一个插着孔雀翎的花瓶看。

不多时,里面传来一阵环佩叮当,一个穿着水红绫子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掀帘出来:“二奶奶请刘姥姥进去。”

刘姥姥深吸一口气,拉着板儿走进厅里。只见上首的楠木椅上坐着个年轻媳妇,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头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鬓边插着一支朝阳五凤挂珠钗,脸上施着薄粉,唇上点着胭脂,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正端着茶碗,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们。

“是刘姥姥?”王熙凤的声音脆生生的,带着点漫不经心。

刘姥姥赶紧拉着板儿跪下磕头:“给姑奶奶请安。”板儿吓得“哇”地一声哭了,刘姥姥连忙捂住他的嘴,“这孩子,没见过世面,姑奶奶莫怪。”

王熙凤放下茶碗,笑道:“起来吧。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听说过些。你老身子骨还好?”

“托姑奶奶的福,还好,还好。”刘姥姥站起来,哈着腰,不敢抬头,“俺们家在乡下,日子紧巴,这不快入冬了,实在没办法,才来求姑奶奶赏口饭吃。”

王熙凤听着,手指在炕桌上轻轻敲着,半晌才道:“我知道了。当年你女婿家原是和我王家连过宗的,看在这情分上,也不能让你白跑一趟。”她对旁边的平儿说:“平儿,取二十两银子来,再拿一吊钱,给刘姥姥做盘缠。”

刘姥姥一听有二十两银子,眼睛都直了——这够她们家过好几年了!她“扑通”一声又跪下,给王熙凤磕了好几个响头:“姑奶奶真是活菩萨!俺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

王熙凤淡淡一笑:“些许小事,不必挂怀。天也不早了,你们赶路吧。”

刘姥姥千恩万谢地接过银子和钱,被周瑞家的送出了府。走到门口,她回头望了一眼那高大的门楼,心里头像揣了个热馒头,又暖又胀。板儿还惦记着厅里的花瓶,刘姥姥拍了他一下:“傻小子,以后有了钱,姥姥给你买个更大的!”

再说王熙凤,打发走刘姥姥,便带着贾宝玉往宁国府串亲戚。宝玉穿着件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骑着一匹玉面狸,跟在凤姐的车轿旁边,一路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凤姐姐,那刘姥姥是哪儿来的?她孙子真好玩。”

王熙凤笑道:“隔了好几代的穷亲戚,来打秋风的。给点银子打发了,省得麻烦。”

正说着,快到宁国府角门时,忽听得一阵骂声传来,粗野不堪:“忘八羔子!瞎了眼的奴才!把你爷爷当什么人了?”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仆,被两个小厮架着,嘴里还在不停地骂:“我从死人堆里把你家老太爷背出来,才有了你们今天!如今竟忘了本,让我去给那不长进的东西当差?没良心的王八羔子!”

“是焦大。”凤姐皱起眉头,“这老东西,喝醉了就发疯,别理他。”

宝玉却好奇:“他骂谁呢?”

旁边的贾蓉(贾珍之子)连忙道:“宝叔别听他胡吣,就是个老醉鬼。”说着,对小厮们吼:“还不把他拖下去,灌他一嘴马粪!”

小厮们架着焦大往马圈走,焦大还在骂:“我要往祠堂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这话一出,连凤姐的脸都白了,厉声喝道:“还不快堵上他的嘴!”

宝玉想问“爬灰是什么意思”,被凤姐用眼色制止了。凤姐拉着他快步走进宁国府,回头看了一眼被拖走的焦大,眉头皱得更紧了。

刘姥姥带着板儿揣着银子走出荣国府,觉得天格外蓝,路格外平。板儿手里攥着那吊钱,说要买个糖人吃。刘姥姥笑着答应,心里却盘算着:先给家里买两亩好地,再给板儿做件新棉袄,剩下的存起来,来年开春买头小猪仔……

她不知道,自己这一趟荣国府之行,不仅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更在日后,成了这赫赫扬扬的贾府,一场兴衰起落的见证。而此刻荣国府里的焦大,那番醉骂,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平静的表象下,激起了一圈无人察觉的涟漪。

夕阳西下,荣国府的朱漆大门缓缓关上,将里面的富贵繁华与外面的尘世烟火,隔成了两个世界。刘姥姥牵着板儿的手,在回家的路上慢慢走着,她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086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