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07章 四大名着:传艺玉华洲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玉华州的城门楼子上,新换了块木牌,红漆写着“逐僧令”三个大字,风一吹,晃得人眼晕。

唐僧勒住白龙马,望着那三个字,眉头拧成了疙瘩。城门下的卫兵腰里别着刀,挨个盘查过往行人,见了剃光头的就往旁边推搡,嘴里骂骂咧咧:“秃驴滚开!国王有令,和尚不许进城!”

“这可如何是好?”唐僧急得直搓手,“咱们这模样,一进去就得被抓。”

八戒摸了摸自己的大耳朵,嘿嘿笑道:“师父别怕,俺们扮成客商不就完了?把僧帽摘了,袈裟藏起来,谁能认得出?”

悟空眼睛一亮:“呆子这主意不错!”他让唐僧换上件青布长衫,自己和八戒、沙僧也换了俗家衣裳,把金箍棒、钉耙、宝杖都变作扁担、包裹,看着倒像群走南闯北的货郎。

果然,卫兵见他们是“客商”,没多盘问就放行了。城里却比城外更让人憋闷——街上的和尚被捆着游街,头上戴着纸糊的高帽,写着“秃驴惑众”;寺庙的匾额被砸得稀烂,佛像倒在地上,露出泥胎里的草芯。

“这国王也太过分了!”八戒气得攥紧拳头,“出家人招他惹他了?”

悟空沉声道:“先找地方住下,再做打算。”三人找了家不起眼的小店,刚把行李放下,就听外面一阵喧哗,店家慌慌张张跑进来:“不好了!三太子带着兵来盘查了,说是要搜捕漏网的和尚!”

话音未落,一群士兵已经踹开了店门,为首的三个少年郎,个个穿着铠甲,腰悬宝剑,正是玉华州的三位太子。大太子瞪着眼:“把店里的人都叫出来!挨个检查!”

悟空对唐僧使个眼色,四人分头躲藏。唐僧钻进米缸,八戒挤进衣箱,沙僧蜷进席筒,悟空则跳进墙角的木柜。士兵们翻箱倒柜,把四个“藏身之处”都搜了出来,见里面塞着人,以为抓了个正着,欢呼着抬起来就往宫里走。

“哎哟!米糠迷眼了!”米缸里的唐僧呛得直咳嗽。

“这箱子太挤,俺的肚子!”衣箱里的八戒哼哼唧唧。

“席子扎人……”席筒里的沙僧闷声闷气。

木柜里的悟空却偷着乐——正好借机混进宫里,看看这国王到底长啥模样。

到了王宫,四个“藏身容器”被抬到金銮殿。国王正歪在龙椅上喝茶,见儿子们押回“赃物”,得意地笑:“打开看看,抓着几个秃驴?”

士兵们掀开米缸,露出个满脸白灰的和尚;打开衣箱,滚出个肥头大耳的胖子;解开席筒,站起个浓眉大眼的壮汉;最后打开木柜,里面的猴子“嗖”地跳出来,对着国王做了个鬼脸。

“妖怪!”国王吓得摔了茶杯。三位太子举着剑就冲上来,却被悟空用定身法定在原地。满朝文武刚要呼救,也被定住,一个个像泥塑的菩萨。

“国王,”悟空变回原样,手里转着金箍棒,“你为啥要逐僧?出家人招你惹你了?”

国王结结巴巴:“是……是国师说,和尚会惑乱民心,不利于国……”

“狗屁国师!”悟空骂道,“定是哪个妖精在背后捣鬼!今晚就让你尝尝苦头!”他吹了口仙气,解了众人的定身术,自己则化作一道金光,钻进房梁。

夜里,王宫一片寂静。悟空从梁上跳下来,掏出根毫毛,变作一把小剃刀,又吹了口仙气,剃刀顿时化作无数把,像长了眼睛似的,飞向国王、王后、妃嫔、太监和满朝文武的脑袋。

第二天一早,国王被冻醒,伸手一摸头,顿时尖叫起来——头上光溜溜的,一根头发都没了!王后、妃嫔们也纷纷哭喊,太监们摸着秃瓢直跺脚,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顶着个亮闪闪的脑袋,活像一群刚出炉的光头饼。

“是谁干的?!”国王气得在金銮殿上转圈,忽然想起昨晚那个毛脸猴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神仙显灵,怪朕逐僧?”

正慌着,太监来报:“陛下,昨天抓的那几个‘客商’求见。”国王连忙道:“快请!不,朕亲自去迎!”

到了偏殿,见唐僧师徒正端坐喝茶,国王“噗通”一声跪下:“圣僧恕罪!是朕糊涂,听了奸人谗言,冲撞了佛门,还请圣僧责罚!”

唐僧连忙扶起他:“陛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出家人慈悲为本,只要陛下善待僧人,重修寺庙,过往的事就不必提了。”

国王连连点头,当即下旨废除逐僧令,还拨了银子重修寺庙,又把那个撺掇他逐僧的国师抓了起来——原来那国师是个野狐狸成精,见和尚们劝国王行善,断了他的香火,才故意挑拨。

为了谢罪,国王还请悟空、八戒、沙僧收三位太子为徒,传授武艺。悟空教大太子使金箍棒,八戒教二太子耍钉耙,沙僧教三太子舞宝杖。三位太子学得刻苦,没几日就有模有样。

玉华州的百姓见国王变了性子,又有三位武艺高强的太子,都欢呼雀跃,纷纷到寺庙烧香,街上的和尚也重新穿上袈裟,敲着木鱼念经,一派祥和。

这天,国王摆下盛宴,亲自给唐僧师徒斟酒:“圣僧们的大恩,玉华州永世不忘。若不嫌弃,就在此多住些时日,让小儿们多学些本事。”

悟空摆摆手:“陛下好意心领了,俺们还得赶路取经呢。不过这武艺嘛,已经传给太子们了,往后能不能学好,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三位太子拉着悟空的袖子,依依不舍:“师父,你们真要走?再教我们几招吧!”

八戒笑道:“想学本事,就得自己下功夫,俺们可不能总陪着。”他从怀里掏出个饼,塞给二太子,“饿了就吃这个,有力气才能练得动钉耙。”

沙僧也对三太子道:“舞杖要稳,心要静,就像挑担子,慌不得。”

唐僧合掌道:“陛下,三位太子天资聪颖,只要用心,将来定能成为栋梁。治国如练功,需得仁心为本,武艺为末,还望陛下谨记。”

国王连连称是,亲自送师徒四人到城门口。百姓们夹道相送,和尚们敲着钟鼓,三位太子扛着兵器,一直送到十里亭。

“师父们多保重!”大太子对着悟空深深一揖。

“俺会想你们的!”二太子抹着眼泪。

“俺一定好好练功!”三太子举着宝杖,像个小英雄。

悟空回头挥挥手:“好好照顾你爹,别学他以前那样糊涂!”

师徒四人的身影渐渐远去,玉华州的城门在夕阳下闪着金光,新换的“礼僧令”木牌迎风招展。三位太子站在城楼上,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一起举起兵器,练起了悟空他们教的招式,兵器碰撞的脆响,在风里传得很远。

路上,八戒摸着肚子道:“俺看那二太子跟俺挺像,都爱吃。”

悟空笑道:“那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嘛。”

唐僧叹道:“能让一个国家从逐僧到礼僧,也算是一桩功德了。”

沙僧点点头,脚下的步子更稳了。他知道,这传艺玉华洲,传的不仅是武艺,更是道理——就像那金箍棒能打妖,也能护民;钉耙能种地,也能降魔;宝杖能挑担,也能安邦。真正的本事,从来不是用来欺负人,而是用来守护该守护的东西。

夕阳把师徒四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白龙马的蹄声轻快,八戒哼着跑调的小曲,悟空时不时回头看看,像是还能看见那三个练兵器的少年。他忽然觉得,这西行路上,不只是他们在取经,有时候,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把“经”传给了遇到的人。

就像玉华州的光溜溜的脑袋,不光是个笑话,更是个教训;三位太子手里的兵器,不光是玩具,更是份责任。而他们的取经路,也因为这些插曲,变得更有滋味了。

“前面有片林子,俺去摘几个果子!”悟空一个筋斗翻上云端。

“给俺留点大的!”八戒的声音在风里追着他。

唐僧的诵经声混着笑声,飘向远方,像一串清脆的风铃,在通往西天的路上,轻轻摇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30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