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李小龙之唐山大兄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曼谷的雨季总带着股化不开的黏腻,郑潮安背着褪色的蓝布包袱站在码头时,咸腥的海风正卷着雨丝打在他脸上。母亲塞在他贴身口袋里的平安符硌着心口,临行前那句“莫要再惹是生非”像道无形的枷锁,让他攥紧的拳头又缓缓松开。

码头上扛货的苦力们赤着黝黑的脊梁,汗珠混着雨水顺着肌肉沟壑往下淌。一个穿绸衫的男人叼着雪茄走过来,用生硬的粤语上下打量他:“郑潮安?”见他点头,男人朝远处指了指,“冰厂的车在那边,石大哥让我来接你。”

货车在泥泞里颠簸了两个钟头才到城郊的冰厂。铁皮厂房像头蛰伏的巨兽,蒸腾的白气从门缝里钻出来,混着附近橡胶林的气味,闻起来又冷又涩。一群工人蹲在墙角吃饭,粗瓷碗里盛着咖喱拌饭,有人抬头看见他,立刻扯着嗓子喊:“石大哥,人来了!”

一个高壮的汉子放下碗站起身,古铜色的胳膊上盘踞着蜈蚣状的疤痕。他笑着拍郑潮安的肩膀,力道却不轻:“阿安是吧?我叫石坚。你娘托人带信说你能吃苦,就是性子烈了点。”他指了指旁边的空位,“先吃饭,明天再上工。”

郑潮安坐下时,发现工人们看他的眼神里藏着打量。坐在对面的女工阿莲偷偷把自己碗里的鱼干拨给他一半,细声细气地说:“这里的监工很凶,你少说话多做事就好。”她垂着眼帘的样子像只受惊的小鹿,辫子上还别着朵白色的鸡蛋花。

头天上工,郑潮安就见识了监工的厉害。一个老工人搬冰时脚下打滑,半块冰砸在地上碎成碴,监工的藤鞭立刻抽了过去。老工人蜷缩在地上呻吟,郑潮安的手已经摸到了腰间——那里别着母亲给的短棍,是他从小练功用的——但指尖触到平安符的瞬间,他硬生生转过身去,把一整块冰扛上了肩头。

石坚在旁边看得清楚,午休时把他拉到橡胶林里:“我知道你身手好,但在这里不一样。老板黄仁发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前两年有个工友为了工钱跟他理论,第二天就被发现浮在湄南河里。”他折断根树枝在地上划着,“我们这些人离乡背井,图的不过是安稳挣钱,忍一忍就过去了。”

郑潮安望着远处冰厂的烟囱,烟圈在雨雾里散得很快。他想起佛山老家的武馆,阳光穿过窗棂落在练功垫上,师父总说“习武先习德”,可这“德”到了异乡,竟变成了任人欺辱的理由。

日子在重复的搬冰、装车中流逝。郑潮安渐渐摸清了冰厂的规矩:凌晨三点就得起来碎冰,正午最热的时候才能歇口气,监工的藤鞭总在不经意间落下。他学会了用沉默应对刁难,有人抢他的工具,他就让;有人故意撞他,他就躲。工人们背后都说这新来的后生看着结实,原来是个软骨头。

直到那天傍晚,阿莲去井边打水时,被两个喝醉的监工堵在柴房。郑潮安路过时听见撕心裂肺的哭喊,踹开门就看见阿莲被按在草堆上,辫子散了一地。其中一个监工转身挥拳打来,他侧身躲过,顺势抓住对方的胳膊往后一拧,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监工疼得惨叫起来。另一个刚抄起木棍,就被他一记侧踹踢中胸口,撞在墙上滑落在地。

郑潮安拉起阿莲时,她浑身都在发抖。石坚闻讯赶来,看见地上哼哼唧唧的监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把郑潮安拽到一边,压低声音说:“你闯大祸了!黄仁发最护着他的狗腿子。”

果然,第二天黄仁发就亲自来了。这个胖得像弥勒佛的老板穿着雪白的西装,手里把玩着翡翠戒指,目光扫过郑潮安时像淬了毒:“听说你很能打?”他突然拍了拍手,两个精瘦的打手从身后走出来,“打赢他们,昨天的事就算了。”

郑潮安的脚刚动,就被石坚按住了。石坚赔着笑给黄仁发递烟:“老板,小孩子不懂事,我已经教训过他了。”他朝郑潮安使了个眼色,“还不快给老板认错?”

郑潮安咬着牙没说话,直到黄仁发的戒指快要戳到他脸上,才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对不起。”那一刻,他觉得脸上像被火烧一样疼。

这事过去没几天,冰厂就出了怪事。老陈头失踪了,有人说看见他半夜被监工叫去仓库,之后就没出来过。石坚带着几个工人去找黄仁发,回来时脸色铁青,只说老陈头偷了东西跑了。但郑潮安发现,石坚袖口沾着血迹,眼神里的愤怒几乎要溢出来。

夜里,郑潮安被冻醒,发现石坚的床铺是空的。他循着仓库的方向走去,月光下看见石坚正趴在仓库的气窗上往里看。听见脚步声,石坚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指着里面低声说:“你看。”

仓库里亮着灯,黄仁发正和几个陌生人说话。他们脚边堆着盖着帆布的木箱,有人掀开一角,露出里面用油纸包着的方块状东西。郑潮安突然想起白天搬冰时,总觉得有些冰块格外沉,砸开时里面隐约有白色粉末。

“这些货明天发去新加坡,”黄仁发的声音透着得意,“等这批走完,咱们就换个大地方。”

石坚的拳头捏得咯咯响,转身时不小心碰掉了窗台上的瓦片。仓库里的灯瞬间灭了,郑潮安拉着石坚就往暗处躲。杂乱的脚步声追出来,有人用泰语喊着:“抓住他们!”

回到宿舍,石坚把所有工人叫到一起,油灯的光在每个人脸上跳动。“老陈头是发现了他们藏毒品,才被灭口的,”他的声音沙哑,“黄仁发用冰藏毒,咱们都成了帮凶。”

有人立刻慌了神:“那我们快跑吧!”

“跑?”石坚苦笑,“这里四面都是他的人,怎么跑?”他看向郑潮安,眼神复杂,“阿安,你身手好,或许能出去报官。”

郑潮安刚点头,外面突然传来枪声。监工带着十几个打手堵住了宿舍门,黄仁发站在火把后面,脸上的肥肉抖个不停:“既然都知道了,就别怪我心狠。”

石坚猛地将郑潮安推向后面的窗户:“走!”他抓起旁边的扁担冲上去,扁担劈在打手的刀背上,发出刺耳的脆响。郑潮安撞破木窗跳出去时,听见身后传来阿莲的尖叫,还有石坚最后那句“照顾好大家”。

橡胶林里的夜风吹得树叶哗哗响,郑潮安回头望,火光已经舔舐着宿舍的屋顶。他攥紧拳头,指节泛白,母亲的叮嘱在耳边碎成了碴。平安符从口袋里滑出来,落在泥地里,被他一脚踩进了深褐色的土里。

他沿着小路往镇上跑,每一步都像踩在烧红的铁板上。快到路口时,突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转身就看见阿莲跌跌撞撞地跑来,辫子散了,脸上满是泪痕:“他们……他们都死了……石大哥让我来找你……”

话音未落,几道手电筒的光柱扫过来。郑潮安把阿莲拉到树后,自己则迎着光亮走出去。黑暗中,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擂鼓,每一寸肌肉都蓄满了力量,就像老家祠堂里那尊蓄势待发的石狮。

打手们狞笑着围上来,刀锋在月光下闪着冷光。郑潮安突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他的身影在包围圈里化作一道残影,拳脚相撞的闷响和骨骼断裂的脆响交织在一起,像首暴戾的乐曲。

当最后一个打手倒在地上,郑潮安才发现自己的拳头在流血。他回头去拉阿莲,却只摸到一片空荡荡的衣角。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黄仁发的轿车正绝尘而去,后窗里闪过阿莲挣扎的身影。

晨雾漫上来时,郑潮安站在橡胶林里,望着通往市区的路。朝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平安符不知何时已被捏碎在掌心。他深吸一口气,朝着汽车消失的方向狂奔而去,每一步都踏碎了晨曦里的露珠。

郑潮安追出橡胶林时,黄仁发的黑色轿车已经只剩个模糊的尾灯。土路被车轮碾出两道深辙,混着晨露泛着油光。他捡起路边一根碗口粗的树枝,劈手折断枯枝,露出里面雪白的木芯,脚步没停往镇上赶。

镇口的粥棚刚支起铁锅,米粥的香气混着煤烟味飘了半条街。郑潮安摸出兜里仅有的几枚泰铢,刚要开口,就见老板朝他身后使了个眼色。三个穿黑衫的汉子正堵在街口,腰里隐约露出枪套的轮廓——是黄仁发的人。

他矮身钻进旁边的巷子,瓦片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尽头是座废弃的关帝庙,神像的半边脸已经塌了,蛛网在胡须上结得密密麻麻。角落里突然传来响动,郑潮安抄起墙角的断剑,却见一个老头抱着酒葫芦滚出来,酒液洒在褪色的僧袍上。

“后生仔,手劲不小啊。”老头抹了把脸,露出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郑潮安认出他是冰厂附近摆摊修鞋的刘伯,上次阿莲的布鞋磨破了,还是他帮忙钉的鞋掌。

“刘伯,您怎么在这?”

“黄仁发的狗腿子烧了我的摊子,”老头灌了口酒,酒液顺着下巴往下滴,“他们说看见石坚夜里跟我换过烟丝,非说我通敌。”他突然抓住郑潮安的手腕,指腹在他虎口的老茧上摩挲,“你练的是咏春?拳架稳,就是出拳时肩膀太僵。”

郑潮安心头一震。在佛山时,师父总说他发力时沉肩不够,这毛病除了武馆的人,再没人看出来过。

“二十年前我在广州见过叶问先生打拳,”刘伯的眼神飘向远处,“那时候我还是码头的把头,黄仁发他爹带着人抢地盘,被叶先生三拳就打趴了。”他把酒葫芦塞给郑潮安,“这小子比他爹更狠,不仅贩毒,还在码头设了暗桩,专门拐卖女工去南洋。”

庙门外传来皮鞋踏地的声音。刘伯突然将郑潮安推向神像后面的暗格:“从地道走,能通到码头仓库。记住,黄仁发今晚要坐船去马来西亚,阿莲十有八九在那艘货轮上。”

暗格的木板刚合上,就听见庙门被踹开的巨响。郑潮安顺着潮湿的地道往前爬,刘伯的痛骂声和枪声混在一起,像针一样扎进耳朵里。爬到底时,他攥着那半葫芦酒,指节捏得发白,酒液晃出来溅在脸上,又辣又烫。

码头仓库的铁皮顶被太阳晒得滚烫,郑潮安扒着通风口往下看。十几个工人正在搬木箱,黄仁发叼着雪茄站在跳板上,跟一个穿军装的男人握手。货轮的烟囱冒着黑烟,甲板上隐约能看见几个被绑着的女工,阿莲那件水蓝色的衫子在人群里格外扎眼。

他顺着排水管滑下来,落地时脚掌碾过碎玻璃,疼得他龇牙咧嘴。一个搬运工发现了他,刚要喊出声,就被他捂住嘴按在木箱后面。“我是冰厂来的,”郑潮安压低声音,“黄仁发杀了我们十几个工友。”

搬运工的眼睛瞬间瞪圆了。他指了指货轮底层,又做了个喝酒的手势,突然挣脱开跑向仓库深处。郑潮安正纳闷,就见那人推着辆装满空酒瓶的推车出来,故意撞在打手身上。玻璃碎裂的脆响引开了注意力,他趁机钻进跳板下面的阴影里。

货轮的缆绳旁堆着几卷粗麻绳,郑潮安解开绳子往手腕上缠了两圈。跳板上传来脚步声,两个打手叼着烟走来,其中一个正是在冰厂被他踹断肋骨的家伙。“听说那小子像疯狗一样追过来了?”另一个笑着拍他的伤处,“上次被打得还不够?”

郑潮安突然从阴影里窜出来,麻绳像鞭子一样抽在两人膝盖后。前面的打手刚转身,就被他抓住衣领往货轮的铁锚上撞,“咚”的一声闷响,人软塌塌地滑下去。另一个掏出匕首刺过来,他侧身躲过,手肘顶住对方咽喉,稍一用力就听见骨头错位的轻响。

跳板尽头的黄仁发似乎察觉到不对,朝这边挥了挥手。郑潮安抓起地上的匕首,顺着锚链往上爬,铁锈渣子嵌进掌心也浑然不觉。爬到甲板时,几个女工发出低低的惊呼,阿莲抬起头,眼泪瞬间涌了出来:“阿安!”

“都别出声!”郑潮安割断她们身上的绳子,“从救生梯下去,码头东边有辆蓝色货车。”他把匕首塞给阿莲,“遇到人就往死里捅,别手软。”

阿莲攥着匕首的手抖个不停,却用力点了点头。女工们猫着腰往救生梯挪动时,黄仁发带着十几个打手冲了过来。“抓住那个唐山仔!”他的胖脸因为愤怒拧成一团,翡翠戒指在阳光下闪着绿光。

郑潮安一脚踹翻旁边的油桶,煤油在甲板上漫开。一个打手举枪要射,他抓起旁边的鱼叉掷过去,枪托被钉在桅杆上。鱼叉的木柄还在摇晃,他已经冲到人群里,拳头带起的风声让空气都震颤起来。

这一次,他没再留手。咏春的黐手在狭窄的甲板上化作致命的利器,摊打、膀手、中线冲拳,每一招都精准地落在对方的要害。有打手从背后抱住他,他顺势后倒,手肘狠狠撞在对方裆部,同时抬脚踹向前面的人下巴。

黄仁发见势不妙,转身往驾驶室跑。郑潮安正要去追,却听见阿莲的尖叫——一个没来得及逃走的女工被打手抓住,匕首正抵在她脖子上。

“停!”郑潮安猛地顿住脚步。打手狞笑着往船舷退,脚下突然一滑,原来刚才泼洒的煤油已经漫到了这里。女工趁机咬了打手的胳膊,郑潮安飞身扑过去,在对方倒地的瞬间拧断了他的手腕。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警笛声。黄仁发的船突然鸣响汽笛,缆绳被砍断,巨大的螺旋桨搅起浑浊的水花。郑潮安冲到船尾时,只看见黄仁发站在驾驶室里冷笑,手里还抓着个挣扎的人影——是阿莲。

货轮在湄南河里越开越远,郑潮安跳上码头边的快艇时,警艇刚开到河中央。他扯掉快艇的帆布,发动引擎追上去,浪花溅在脸上,像无数细小的针在扎。

黄仁发的货轮突然转向,朝着支流的橡胶林开去。那里河道狭窄,警艇根本进不去。郑潮安心里一沉,知道对方要往密林里逃。他把快艇开得飞快,在货轮转弯的瞬间纵身跳了上去,落在堆满橡胶的货舱里。

“把他扔下去喂鳄鱼!”黄仁发的吼声从楼梯口传来。十几个打手举着砍刀围过来,橡胶堆被踩得咯吱作响。郑潮安抓起两根橡胶棍,手腕一转,棍子就在他手里转出花来。

这是他小时候在武馆练的棍法,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章法。一根棍子格开砍刀,另一根已经抽在对方膝盖上。有打手从高处跳下,他侧身避开,顺势用棍尾捅向对方小腹,同时抬脚将旁边的人踹进橡胶堆里。

打斗声惊动了船舱里的其他人。几个被拐卖的女工从门缝里探出头,其中一个突然抓起灭火器砸过来,正打在打手的后脑勺上。郑潮安趁机冲上去,一拳将那人打晕。

“往甲板跑!”他朝女工们喊道。自己则转身往驾驶室冲,刚上楼梯就撞见黄仁发举着枪。子弹擦着耳朵飞过,打在后面的木板上。郑潮安猛地矮身,在对方换子弹的间隙冲过去,一记日字冲拳正中黄仁发的胸口。

胖老板像个破麻袋一样摔在地上,翡翠戒指滚落到郑潮安脚边。他刚要去捡,就听见阿莲的哭喊:“小心!”

一个满脸是血的打手从阴影里扑出来,手里的匕首直刺郑潮安的后背。郑潮安侧身躲过,反手抓住对方的手腕,却发现这人的力气大得惊人。两人僵持的瞬间,郑潮安突然认出他手腕上的刺青——是当地最狠的黑帮“鳄鱼帮”的标记。

“黄老板答应给我们五十箱鸦片,”打手狞笑着说,“你的命,就是最好的投名状。”

郑潮安突然松开手,在对方错愕的瞬间,一记高鞭腿扫了过去。这一脚凝聚了全身的力量,踢在对方的太阳穴上,声音像西瓜被砸裂。打手直挺挺地倒下去,郑潮安喘着气低头,发现自己的裤腿被划开了道口子,血珠正往外渗。

驾驶室的门被撞开,阿莲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手里还攥着那枚翡翠戒指:“警察来了!”

郑潮安看向窗外,警艇正沿着支流开进来。黄仁发躺在地上哼哼唧唧,嘴角淌着血沫。郑潮安抓起旁边的绳子,把他捆在方向盘上,又将那些被解救的女工都护在身后。

警察来的时候,货轮已经搁浅在橡胶林边。黄仁发被抬走时,嘴里还在咒骂,胖脸上的肥肉抖个不停。一个戴警帽的警官拍着郑潮安的肩膀,用流利的粤语说:“谢谢你,郑先生。我们盯黄仁发很久了,一直没找到证据。”

郑潮安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橡胶林里。晨雾已经散去,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照亮了地上的血迹和弹壳。他想起石坚的笑容,刘伯的酒葫芦,还有那些在冰厂里一起蹲在墙角吃饭的工友,鼻子突然有些发酸。

阿莲走过来,把一块干净的布条递给他:“你的手在流血。”她的辫子重新编好了,只是少了那朵鸡蛋花。

郑潮安接过布条,却没包扎,反而把那枚翡翠戒指放在她手里:“这个能换些钱,给大家做路费。”

“那你呢?”阿莲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

“我要去曼谷。”郑潮安望着湄南河的方向,“我娘说,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他想起母亲的叮嘱,突然明白,真正的“不惹事”不是忍气吞声,而是用拳头保护该保护的人。

三天后,郑潮安在曼谷的码头找到了份搬运的活。有天晚上收工,他路过一家武馆,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呼喝声。探头进去,看见几个后生正在练拳,招式正是他从小练的咏春。

馆主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见他站在门口,笑着招手:“后生仔,要不要进来玩玩?”

郑潮安犹豫了一下,抬脚走了进去。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练功垫上,像极了佛山老家的武馆。他活动了一下手腕,摆出起手式,突然觉得心里那道无形的枷锁,终于碎了。

远处的湄南河上,货轮鸣着汽笛驶向远方。郑潮安知道,只要还有不公,他的拳头就不会停下。就像师父说的,武者的路,从来都在脚下。

曼谷的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郑潮安攥着刚领到的工钱,正往寄往佛山的汇款处跑,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他拐进街角的骑楼,撞见几个穿绸衫的汉子正围着个卖花女,其中一人手里把玩的玉佩,让他脚步猛地顿住——那是石大哥常年挂在腰间的和田玉,边角处有道月牙形的缺口。

“这玉成色不错啊,”绸衫汉子用泰语笑着说,“从哪捡的?”卖花女抱着竹篮往后缩:“是……是在北郊橡胶林捡的,那里还有好多死人骨头……”

郑潮安的手瞬间攥紧。他记得石大哥倒在冰厂宿舍时,脖子上的玉佩还在闪光。他拨开人群走过去,指尖点在玉佩的缺口上:“这东西,我买了。”

绸衫汉子上下打量他:“唐山仔,想找茬?”其中一人突然挥拳打来,郑潮安侧身避开,顺势抓住对方手腕,手肘在他腋下轻轻一磕,汉子的胳膊立刻软垂下来。其余人刚要围上来,却被他骤然放出的气势逼退——那是浸过血的狠劲,比码头苦力的蛮力更慑人。

拿到玉佩时,玉面还留着体温。卖花女怯生生地说:“橡胶林深处有间废弃木屋,我看见有人半夜往那里运东西,用黑布盖着,像……像人的形状。”

郑潮安往北郊走时,雨已经停了。橡胶林里的泥地吸饱了水,踩上去能陷到脚踝。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亮地上散落的白骨,有的骨头上还嵌着弹片。走到深处,果然看见间木屋,门缝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他趴在窗台上往里看,心猛地沉下去。屋里摆着十几口木箱,黄仁发的副手阿彪正指挥人往箱子里塞麻袋,麻袋上渗着暗红色的液体。墙角堆着些破旧的工装,郑潮安认出其中一件,是老陈头总穿的粗布褂子。

“这批货今晚运去仰光,”阿彪叼着烟说,“老板说了,做完这单就换个地方,曼谷的警察盯得太紧。”有人突然指着窗外:“那是什么?”

郑潮安翻身躲到树后,听见木屋门被撞开的声响。他抓起地上的石块,在对方探出头的瞬间掷过去,正打在那人的太阳穴上。趁其余人慌乱的功夫,他像猎豹般窜进木屋,脚边的木箱被踢得粉碎,滚出的竟是些沾着血的白骨。

“是你!”阿彪认出了他,抄起旁边的砍刀就劈过来。郑潮安侧身避开,手肘撞在他肋骨上,同时抓起木箱里的白骨当武器,反手砸在另一个打手的脸上。木屋里顿时响起骨裂声和惨叫声,混着雨水敲打铁皮屋顶的声响,像场诡异的合奏。

阿彪见势不妙,撞开后窗想逃。郑潮安飞身追上,一记侧踹将他踢进泥坑。他踩着阿彪的后背,捡起地上的砍刀抵在对方脖子上:“石大哥的尸体在哪?”

阿彪的脸埋在泥里,含混不清地说:“被……被鳄鱼吃了……在下游的沼泽地……”

郑潮安的刀又压进半寸,泥水混着血从阿彪脖子上渗出来。“黄仁发在哪?”

“在……在唐人街的赌坊……”

砍刀落下时,郑潮安突然收了手。他想起母亲信里说的“留三分余地”,但脚下的力道却没松——他听见阿彪的肩胛骨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唐人街的霓虹灯在雨雾里晕成一片。郑潮安站在“聚财坊”的红灯笼下,看见赌坊二楼的窗子里,黄仁发正搂着个旗袍女人掷骰子。他摸了摸怀里的短棍,那是他用冰厂的碎冰刀磨的,棍身缠着防滑的麻绳。

刚要往里走,有人拽他的衣角。回头一看,是个穿学生装的姑娘,眉眼间竟有几分像阿莲。“别进去,”姑娘压低声音,“里面有枪。我是报社的,跟踪黄仁发很久了,他不仅贩毒,还走私军火。”

郑潮安认出她胸前的钢笔——是曼谷《华侨日报》的记者证。“你叫什么?”

“林秀。”姑娘往赌坊里指了指,“我看见阿莲了,被关在三楼的阁楼,他们说明天要卖给马来西亚的矿主。”

赌坊里烟雾缭绕,骰子落碗的脆响和赌徒的吆喝声震得人耳朵疼。郑潮安刚走到楼梯口,就被两个穿黑衫的拦住:“会员才能上楼。”他没说话,只是抬手按在其中一人的肩膀上,对方闷哼一声就跪了下去,另一个刚要掏枪,就被他一记掌刀切在脖子上。

二楼的赌徒们吓得四散奔逃。黄仁发搂着女人站起身,手里把玩着左轮手枪:“郑潮安,你真是阴魂不散。”他把枪口指向林秀,“这个女记者多管闲事,你说我先崩了谁?”

郑潮安突然抓起桌上的骨牌,指节发力,骨牌像飞镖般射向黄仁发的手腕。手枪掉在地上的瞬间,他已经冲了过去,短棍横扫,砸在黄仁发的膝盖上。胖老板惨叫着跪倒,郑潮安的膝盖顺势顶在他脸上,鼻血顿时涌了出来。

“阿莲在哪?”郑潮安的短棍抵着他的咽喉。

黄仁发吐掉嘴里的血沫,突然笑了:“在矿上会比在冰厂快活。那些矿工三个月没见过女人了……”

短棍砸下去时,郑潮安听见了牙齿碎裂的声音。他转身往三楼跑,林秀紧随其后:“左边第三个房间!”

阁楼的门是铁制的,郑潮安抬脚踹了三次才踹开。阿莲蜷缩在墙角,看见他时突然哭出声,辫子上的鸡蛋花早已枯萎,沾着干涸的泪痕。“他们说明天就把我送走……”

“现在走。”郑潮安解开她身上的绳子,突然听见楼下传来警笛声。林秀从窗口探出头:“是我报的警!”

黄仁发的人正往楼上冲,郑潮安把阿莲推向阁楼的天窗:“从这里下去,林记者会带你去报社躲着。”他挥舞着短棍守在楼梯口,棍身与砍刀相撞的火花,映在他眼底,像极了冰厂宿舍燃起的火光。

第一个打手冲上来时,郑潮安的短棍直捣对方心口,同时侧身避开劈来的刀。他想起师父说的“守中用中”,脚步始终在楼梯中央,无论对方从左右攻来,他的棍法总能后发先至。有打手想从天窗爬上来抓阿莲,被他一记飞棍打在手腕上,惨叫着摔了下去。

警笛声越来越近,黄仁发的人开始溃散。郑潮安刚要转身,突然听见枪声——黄仁发捂着流血的膝盖,正用另一把枪指着他。“一起死吧!”

子弹射来的瞬间,林秀突然扑过来推开他。枪声在阁楼里回荡,林秀胸前的钢笔掉在地上,墨水流出来,像朵绽开的黑花。

警车带走黄仁发时,郑潮安正抱着林秀的尸体站在雨里。阿莲拉着他的衣角哭:“我们去报案,他们会枪毙他的!”

郑潮安摇摇头。他在警局见过黄仁发的朋友,那个穿军装的男人腰里的徽章,和冰厂仓库里出现的一模一样。“法律治不了他。”他把林秀的记者证塞进怀里,“你去码头等我,我去去就回。”

他去了趟唐人街的棺材铺,用全部工钱买了口薄皮棺材。送葬的只有他和几个被他救过的女工,走到湄南河边时,阿莲突然指着远处:“那是去仰光的货船!”

货船的烟囱冒着黑烟,甲板上隐约能看见持枪的守卫。郑潮安突然把棺材板盖好:“你们先把林记者葬了,我去追船。”他跳上旁边的小渔船,发动引擎追上去,浪花溅在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货船在安达曼海航行时,郑潮安躲在货舱的煤堆里。三天后船靠岸,他跟着搬运工混下船,发现这里是片荒芜的矿区,铁丝网围着十几间木屋,矿工们像奴隶一样背着矿石往卡车里装。

“新来的?”一个满脸煤灰的矿工撞他肩膀,“赶紧去领工具,监工的鞭子可不认人。”郑潮安刚要开口,就看见远处的木屋里,阿莲正被两个守卫推搡着往前走,辫子已经被剪短了。

他跟着矿工们走进工棚,发现角落里坐着个熟悉的身影——是冰厂那个被监工抽打的老工人。老工人看见他,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阿安?你怎么来了?”

“我找阿莲。”郑潮安压低声音,“黄仁发在哪?”

老工人往矿场深处指了指:“那座白房子,他天天在里面赌钱。这里的矿主是他的结拜兄弟,咱们这些人,都是他们的活靶子。”他掀开铺盖,露出下面藏着的半截钢钎,“我等这一天很久了。”

深夜的矿场格外寂静,只有矿石车的轱辘声在山谷里回响。郑潮安和老工人摸到白房子外,听见里面传来黄仁发的笑声:“那唐山仔要是敢来,我让他埋在矿里当肥料!”

老工人突然激动起来,举着钢钎就要冲进去。郑潮安拉住他,指了指屋顶的烟囱:“从那里进去。”他叠起三张桌子,踩着老工人的肩膀爬上屋顶,撬开烟囱的铁盖钻了进去。

烟灰呛得他直咳嗽。落地时正好落在客厅中央,黄仁发和几个矿主吓得跳起来。“你怎么进来的?”黄仁发抄起桌上的台灯砸过来,郑潮安侧身避开,台灯砸在墙上,灯泡碎裂的声音像极了冰厂的冰块落地。

他没给对方掏枪的机会,冲上去一记日字冲拳打在黄仁发的肚子上。胖老板像只泄了气的皮球弯下腰,郑潮安顺势抓住他的头发,膝盖狠狠撞在他脸上。矿主们抄起椅子围过来,他抓起旁边的台球杆,杆尖点在一人的咽喉,同时抬脚将另一人踹翻。

屋外传来枪声,老工人已经和守卫打了起来。郑潮安拖着黄仁发往地下室走,那里传来女人的哭声——是阿莲和其他被拐来的女工。

地下室的铁门被锁着,郑潮安抬脚踹了三次才踹开。女工们看见他,突然爆发出哭喊。黄仁发趁机挣脱,抓起墙角的铁镐砸过来。郑潮安侧身避开,铁镐砸在水泥地上,火星四溅。

“你以为救得了她们?”黄仁发狞笑着,“这里的矿洞连着大海,只要我按下按钮,所有人都得被海水淹死!”他的手按在墙上的红色开关上,胖脸上的肥肉因为兴奋而颤抖。

郑潮安突然冲向旁边的矿车,用力将其推向黄仁发。矿车在铁轨上滑行的惯性带着他一起撞过去,黄仁发惨叫着被压在下面,手却死死抠着开关不放。海水开始从矿洞深处涌出来,冰凉的水流很快没过脚踝。

“阿莲,带大家往通风口走!”郑潮安扛起黄仁发往矿洞深处拖,水流越来越急,已经没过膝盖。他想起石大哥说过的“一命抵一命”,突然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通风口的微光越来越远,郑潮安的脚被矿石绊倒。黄仁发突然从矿车下爬出来,手里攥着块尖锐的矿石,狠狠砸在他的后脑。

“唐山仔,下辈子别多管闲事!”

郑潮安倒在水里,意识模糊间,看见通风口处,阿莲正回头望他,辫子上不知何时,又别上了朵白色的鸡蛋花。

一个月后,阿莲在曼谷的唐人街开了家小小的花店。每天清晨,她都会往湄南河的方向摆上一束白菊。有天收摊时,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递给她封信,说是个姓郑的先生托他转交的。

信封里没有信纸,只有枚磨得发亮的平安符,和半块染着血的玉佩。

远处的武馆里,传来后生们练拳的呼喝声。阿莲把平安符戴在脖子上,突然想起郑潮安说过的话:“真正的功夫,不是打倒别人,是守住心里的光。”

曼谷的雨又开始下了,这一次,落在花瓣上,像极了无声的泪。

曼谷的唐人街总飘着檀香味。阿莲的花店开在妈祖庙隔壁,青瓷瓶里插着新鲜的鸡蛋花,晨露顺着花瓣滴在红漆柜台上,晕出小小的湿痕。她摸着脖子上的平安符,指尖总能触到那道细微的裂痕——那是郑潮安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样东西。

这天清晨,一个穿粗布短打的老汉敲开花店的门。他肩上扛着个褪色的蓝布包袱,递过来时手还在抖:“姑娘,这是郑潮安托我保管的东西。”

包袱里裹着件洗得发白的练功服,衣角绣着个褪色的“安”字。底下压着本线装的《咏春拳谱》,扉页上有行铅笔字:“娘,勿念,儿已懂事。”最底下是张泛黄的照片,郑潮安站在佛山武馆的院子里,身边的师父正拿着木尺敲他的膝盖,两人都在笑。

“矿场塌了那天,我在海边捡贝壳,”老汉蹲在门槛上卷旱烟,“看见他从水里漂出来,手里还攥着这个。”他指的是拳谱里夹着的半截玉佩,正是石大哥那块,缺口处沾着暗红的血渍。

阿莲的手指抚过照片上郑潮安的脸。他那时还留着平头,眼神里带着少年人的桀骜,不像后来总蹙着眉。她想起冰厂的月光下,他教她用广东话念“鸡蛋花”,说这花像老家院子里的茉莉,只是更香些。

“黄仁发的尸体也找到了,”老汉猛吸口烟,“被卡在矿洞的钢筋里,脸都泡烂了。警察说他是走私军火时被同伙杀的,报纸上登了好大一篇。”

阿莲把照片夹回拳谱,突然发现最后一页有几行新写的字,墨迹洇了又干,看得出写时手在抖:“守中用中,不止于拳。仁者无敌,方为武道。”

她想起郑潮安总说,母亲不让他打架,是怕他忘了“仁”字怎么写。如今他用自己的方式写了出来,只是代价太重。

三个月后,阿莲把花店盘了出去。她拿着郑潮安的拳谱,在唐人街尽头租了间废弃的仓库,门口挂起块木牌:“安记武馆”。

头天挂牌,只有两个半大的孩子来围观。一个是矿场幸存的小矿工,左臂被砸断过,举拳时总往左边歪;另一个是林秀报社的实习生,戴眼镜,文质彬彬,却总被地痞抢钱。

“学拳不是为了打架,”阿莲翻开拳谱,指着扉页的“仁”字,“是为了不被人欺负时,能护住自己想护的人。”她想起郑潮安教她的第一招“摊手”,说遇到危险时,先护住胸口,再慢慢化解对方的力道。

小矿工练踢腿时总摔倒,阿莲就用布条把他的伤腿绑在竹竿上,让他一点点找平衡。实习生出拳软绵绵的,她就让他每天劈柴,说力从地起,根在脚下。有时练到深夜,仓库的灯泡忽明忽暗,她会对着空拳谱说话,说今天又有谁来学拳,说哪个孩子的进步快。

这天傍晚,一个瘸腿的老汉拄着拐杖来敲门。阿莲认出他是冰厂那个被监工抽打的老工人,只是头发全白了。“我从仰光回来,听说你开了武馆,”老汉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这是石大哥藏的钱,他说万一出事,就分给兄弟们当路费。现在,留给孩子们买练功服吧。”

布包里是几十块银元,用油纸包着,上面还留着冰厂的寒气。阿莲突然想起,石大哥总说要攒钱回广东娶媳妇,还说要给阿莲做套新嫁衣。

老工人走时,指着仓库角落的麻袋:“那是郑潮安的短棍,我从矿场的泥里刨出来的,洗干净还能用。”麻袋解开,露出根缠着麻绳的木棍,棍头磨得发亮,隐约能看见暗红色的痕迹。

阿莲拿起短棍,突然摆出郑潮安常用的起手式。月光从仓库的破窗照进来,落在她身上,像披了件银甲。

三年后的春节,武馆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学生。最小的才六岁,最大的是个五十岁的码头工人,说学拳是为了能护住扛货的兄弟们。

除夕这天,阿莲带着孩子们去湄南河放河灯。每个灯上都写着名字,有石大哥,有林秀,有冰厂死去的工友,最后一盏灯上,她写了“郑潮安”三个字,旁边画了朵鸡蛋花。

河灯顺流而下时,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走过来,用广东话问:“请问,这里是安记武馆吗?”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张照片,上面是郑潮安和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背景是香港的码头。

“我是他弟弟,郑潮明,”男人眼眶发红,“娘去世前说,他在这里。”他指着照片上的中年人,“这是叶问师父,他说阿兄的功夫,已经青出于蓝。”

阿莲把拳谱递给郑潮明。他翻到最后一页,指尖抚过郑潮安的字迹,突然红了眼眶:“他小时候总跟人打架,娘总说他练的是野拳。现在才知道,他早就懂了什么是真正的武道。”

河灯在远处汇成一片微光。郑潮明突然对着河面鞠躬,声音在夜雾里格外清晰:“娘说,让你别惦记家里,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就好。”

阿莲想起郑潮安说过,他最想学的不是打人的功夫,是让人不再需要打架的本事。如今武馆的孩子们练拳时,总会先念“仁者无敌”,这或许就是他想活成的样子。

又过了十年,安记武馆成了曼谷唐人街的地标。阿莲鬓角有了白发,却依然每天清晨练拳,一招一式都带着郑潮安的影子。她收了个女徒弟,眉眼间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辫子上总别着鸡蛋花。

这天,女徒弟问:“师父,什么是真正的功夫?”

阿莲指着武馆墙上的字——那是用郑潮安的短棍刻的“守中用中”。“就像这鸡蛋花,”她摘下朵新开的花,“根扎在土里,花瓣向着光,不管风吹雨打,该开的时候总会开。”

她想起最后见到郑潮安的那天,矿场的海水漫过膝盖,他把她推向通风口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活下去,让更多人活得像个人。”

傍晚关武馆时,阿莲发现门槛上放着束鸡蛋花,旁边压着张纸条,是女徒弟写的:“师父,今天有个孩子说,学了拳再也没人敢抢他的钱了。”

夕阳的金辉透过窗棂,照在郑潮安的拳谱上。阿莲轻轻合上书本,听见远处传来孩子们练拳的呼喝声,整齐有力,像极了湄南河涨潮时的浪涛,生生不息。

夜风穿过武馆,带着鸡蛋花的香气。阿莲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就像郑潮安的拳头留在世上的温度,就像那些在黑暗里,依然朝着光亮生长的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056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