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73章 四大名着:祁山斗智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建兴九年春,祁山北麓的蜀军大营里,锦旗猎猎,甲胄生光。诸葛亮站在点将台,望着台下堆积如山的魏军器械——刀枪剑戟堆成了小山,战马嘶鸣着被牵入马厩,连曹真的帅旗都被当作战利品,倒挂在营门之上。

“丞相妙计!”魏延提着张合的头盔走上台,盔缨上还沾着血迹,“这一战斩魏将十二员,俘兵三千,缴获粮草二十万石,曹真那老儿吓得连夜往长安逃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此乃将士们奋勇之功。”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魏军退去的方向,“只是司马懿的大营还在上方谷,这只老狐狸不出战,倒是棘手。”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半月,蜀军每日派魏延挑战,魏军只是闭门不出。魏延在阵前骂得嗓子都哑了,司马懿却在营中焚香抚琴,琴声顺着风飘过来,气得魏延差点冲上去拆营。

“丞相,”马谡之子马邈捧着新绘的舆图,手指在祁山与陈仓之间划出弧线,“魏军粮草充足,看样子是想跟咱们耗到秋收。”

诸葛亮望着舆图上的蜀军连营,忽然笑道:“他想耗,我偏不让他如愿。传令各营,今夜拔寨,退往三寨!”

此令一出,众将皆惊。姜维进帐道:“丞相,我军大胜,为何要退?”

“司马懿多疑,见我军后退,定会以为我粮尽,必然来追。”诸葛亮在舆图上点出三个山谷,“此处名为‘木门道’,两侧是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窄路,可设伏兵。”

当夜三更,蜀军悄悄拔营,营中只留些老弱残兵,故意弄出些“慌乱撤退”的假象。天刚亮,魏军的斥候就发现了,飞报司马懿。

司马懿正在营中看《孙子兵法》,闻言放下书卷,眉头紧锁:“诸葛亮诡计多端,不可轻信。”

张合却按捺不住,甲胄都没系好就冲进帐:“太傅!蜀军定是粮尽而退!末将愿率一军追击,定能活捉诸葛亮!”他自街亭之战后,总觉得在司马懿面前抬不起头,一心想立个大功。

司马懿沉吟片刻,终究还是点头:“你率三万骑兵追击,我引大军随后接应。切记,若遇险要之地,不可轻进。”

张合哪里听得进去,领命后立刻点兵,沿着蜀军撤退的痕迹追了下去。沿途果然看到蜀军丢弃的粮草、器械,甚至还有几车没来得及带走的伤兵,他越发得意:“诸葛亮果然是强弩之末!”

追到木门道时,前锋来报:“前面山谷狭窄,恐有埋伏。”

张合冷笑一声,挥鞭指着前方:“蜀军若有埋伏,怎会留下这么多破绽?冲进去!”

三万魏军刚进木门道,两侧山上忽然滚下巨石,瞬间堵住了前后路口。紧接着,蜀军的火箭如雨点般射来,山谷两侧的干草被点燃,浓烟滚滚,魏军顿时成了瓮中之鳖。

“中计了!”张合怒吼着挥舞长枪,却被魏延、姜维率军从两侧山腰杀下。魏军骑兵在窄谷里无法施展,只能挤成一团,被蜀军砍瓜切菜般屠戮。

张合拼死杀到谷口,却被一块巨石挡住去路。他仰头望去,诸葛亮正站在山顶,羽扇指着他:“俊乂将军,你已无路可退,何不归降?”

张合望着山下的尸山血海,忽然横枪自刎,血溅当场。临死前,他想起司马懿的叮嘱,眼中满是悔恨。

与此同时,司马懿亲率十万大军,想趁机包围蜀军退去的三寨。刚到寨前,就见寨门大开,空无一人,只有中军帐里插着一面“汉”字大旗。

“不好!”司马懿心头一紧,正要下令撤退,忽然听到后方传来喊杀声——原来诸葛亮早派马岱率五千精兵,绕道袭击了魏军大营!

“传我令,回师救营!”司马懿调转马头,十万大军仓促回撤,乱成一团。诸葛亮见状,亲率蜀军主力从三寨杀出,衔尾追击。

魏军本就慌乱,被蜀军这么一冲,顿时溃散。司马懿在亲兵的护卫下狂奔,盔缨都跑掉了,回头望时,漫山遍野都是蜀军的“汉”字旗,自己的十万大军像被打散的羊群,正被蜀军肆意追杀。

这场混战从正午杀到黄昏,魏军损兵折将,连司马懿的帅旗都被蜀军缴获。当他逃回上方谷大营时,身边只剩不到三万残兵,个个带伤,甲胄歪斜。

“诸葛亮……”司马懿瘫坐在帅帐,望着案上的军报——此战魏军损失五万余人,张合战死,曹真旧部几乎全军覆没,祁山以北的土地,尽数落入蜀军之手。

消息传到祁山蜀营,将士们欢欣鼓舞,连伙夫都提着酒坛来贺。诸葛亮却在灯下批阅文书,案上摆着张合的首级,已用石灰防腐。

“丞相,”姜维捧着缴获的司马懿帅旗,“如今魏军大败,正是进取长安的好时机!”

诸葛亮摇头,羽扇轻拂过帅旗上的“司马”二字:“司马懿虽败,根基未损。他定会向洛阳求援,咱们需先巩固祁山防线,再图进取。”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北方,“这只老狐狸,不会善罢甘休的。”

果不其然,三日后,曹叡派来的援军就到了——大将军曹爽率十万大军,屯兵陈仓,与司马懿残部会合。曹爽年轻气盛,一来就想与蜀军决战,却被司马懿死死按住。

“大将军,”司马懿指着祁山的地形图,“诸葛亮新胜,士气正旺,不可硬碰。祁山多雾,蜀军粮草运输不便,咱们只需守住要道,耗到他粮尽,自会退兵。”

曹爽虽不情愿,却也知道司马懿是沙场老将,只得依计行事。于是,祁山南北再次陷入对峙——蜀军每日挑战,魏军闭门不出,只有偶尔的小规模冲突,像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

诸葛亮见魏军坚守,心中焦急。他知道蜀军粮草全靠从汉中转运,祁山栈道崎岖,万一被魏军截断,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逼司马懿出战。”诸葛亮在帐中踱步,忽然停在舆图前的“上方谷”处,眼中闪过精光,“传我令,命人在上方谷附近屯田,装作要长期驻扎的样子。”

蜀军果然在上方谷开垦荒地,种上小麦,连诸葛亮都亲自到田间劳作,与士兵同吃同住。司马懿在营中望见,眉头紧锁:“他这是想与我打持久战?”

司马昭道:“父亲,不如咱们袭扰他们的屯田,断其粮草?”

司马懿却摇头:“诸葛亮在谷中定有埋伏。不过……”他话锋一转,“可以派些小股部队去试探,若他真在屯田,定会派主力保护。”

几日后,魏军的小股部队果然来袭扰,蜀军只是驱赶,并未追击。司马懿见状,渐渐放下戒心——他哪里知道,诸葛亮早已在上方谷埋下了伏兵,只等他自投罗网。

这日,探马来报:“蜀军的粮草都囤积在上方谷,守兵不多。”司马懿终于按捺不住,亲率五万大军,想一举烧毁蜀军粮草。

刚进上方谷,就见谷中堆满了麦垛,果然只有少数蜀兵看守。司马懿大喜:“诸葛亮这次死定了!”

话音未落,两侧山上忽然滚下巨石,堵住谷口。紧接着,火箭齐发,麦垛瞬间燃起大火,浓烟滚滚,魏军顿时被火海包围。

“司马懿,你也有今日!”诸葛亮站在山顶,羽扇指着谷中,声音传遍山谷。

司马懿在火海中嘶吼,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悔恨交加。他拔出剑,正要自刎,忽然天降大雨,将大火浇灭——原来祁山多雾,常有突如其来的暴雨。

“天不绝我!”司马懿喜极而泣,率残兵冲出谷口,狼狈逃窜。

诸葛亮在山顶望着这场及时雨,长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祁山的斗智,还在继续。蜀军与魏军像两只缠斗的猛虎,谁也无法一口咬死对方,只能在这片崎岖的山地里,比拼着智谋、耐力,还有那捉摸不定的天意。

秋日的祁山,枫叶红得似火,映照着两军的营帐。诸葛亮站在营前,望着北方的长安,羽扇轻轻摇动——他知道,与司马懿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条北伐之路,还要用更多的心血去铺就。

司马懿逃回大营后,再也不敢出战。他在营中筑起高墙,深挖壕沟,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偶尔站在望楼,望见蜀军的屯田地里麦浪翻滚,他就会想起上方谷的那场大火,还有那场救命的大雨,心中五味杂陈。

祁山的风,吹过蜀军的连营,也吹过魏军的壁垒,带着双方将士的期盼与疲惫,奔向那未知的结局。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早已超越了胜负,成为三国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在祁山的群峰间,久久回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5651s